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河夺淮及其对淮阴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但其历史上的多次决溢改道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黄河夺淮入海,形成今天所见之废黄河,改变了淮河下游的水系状况,使原来“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的淮河成为一条易患的河流。河水屡次决口泛滥,随地漫流,使淮阴长年涝害,原先优越的自然条件彻底改观。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黄河夺淮也给历史上的运河漕运带来不利影响,成为两淮商埠衰落的重要因素。
作者
房晓军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黄河
淮河
废黄河
淮阴
影响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2
1
徐迎春.
淮河中游洪涝灾情及致灾原因分析[J]
.江淮水利科技,2009(6):18-20.
被引量:5
2
查一民.
陈定斋论黄河夺淮之害[J]
.农业考古,1986(2):185-189.
被引量:2
3
邹逸麟.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S1):12-24.
被引量:66
4
彭安玉.
试论黄河夺淮及其对苏北的负面影响[J]
.江苏社会科学,1997(1):121-126.
被引量:21
5
王青.
试论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与古文化的发展[J]
.中原文物,1993(4):65-74.
被引量:34
6
夏东兴,吴桑云,郁彰.
末次冰期以来黄河变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3,13(2):83-88.
被引量:12
7
潘保田,李吉均,曹继秀.
黄河中游的地貌与地文期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115-123.
被引量:37
8
邵时雄,郭盛乔,韩书华.
黄淮海平原地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
.地理学报,1989,44(3):314-322.
被引量:14
9
王长荣,顾也萍.
安徽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与土壤发育[J]
.安徽师大学报,1995,18(2):59-65.
被引量:9
10
袁宝印,王振海.
青藏高原隆起与黄河地文期[J]
.第四纪研究,1995,15(4):353-359.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2
1
张磊,刘嘉麒,秦小光.
第四纪黄河入淮成因机制与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第四纪研究,2018,38(2):441-453.
被引量:9
2
徐晓倩.
浅论黄河夺淮与淮河的治理[J]
.炎黄地理,2022(10):67-6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郭荣臻,靳桂云.
先秦时期海岱地区的麦作农业[J]
.第四纪研究,2019,39(1):144-160.
被引量:13
2
尹建吉,胡竹君,吴小爽,林留根,甘恢元,张驰,萧家仪.
青莲岗遗址孢粉及硅藻记录的古环境变化历史[J]
.第四纪研究,2019,39(1):183-196.
被引量:4
3
赵卿宇,肖国桥,李辉.
黄河源地区的河谷地貌特征及其对黄河上游形成和演化的启示[J]
.第四纪研究,2019,39(2):339-349.
被引量:7
4
安郁辉,刘健,张军强,陈彬,陈立雷,张欣,盛琛.
淮河与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的物源识别指标比较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20,40(3):837-850.
被引量:13
5
闫纪元,胡健民,王东明,公王斌,梁霞.
黄淮海平原晚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J]
.地质通报,2021,40(5):623-648.
被引量:7
6
管后春,陈岩滨,王朝.
淮北平原中更新世以来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演变:来自涡河流域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J]
.地质学报,2022,96(2):644-655.
被引量:1
7
张磊,胡道功,秦小光,邓成龙,穆燕,李康康,刘嘉麒.
HN孔记录的淮北平原晚新生代8Ma以来气候及环境演化[J]
.地质学报,2022,96(3):1091-1103.
8
胡健民,闫纪元,程瑜,刘晓波.
中国晚新生代构造-沉积-古气候事件的地质记录[J]
.地质与资源,2022,31(3):303-330.
被引量:1
9
南德斌,李振宏,董晓朋,寇琳琳,韦利杰.
运城盆地栲栳塬晚更新世地层序列及地质意义[J]
.地质力学学报,2023,29(4):497-511.
1
牛建立.
周恩来“和而不同”思想与淮阴地域文化[J]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6(1):21-24.
被引量:2
2
熊国洪.
书边·人语[J]
.大理文化,2001(4).
3
姚顺忠.
淮安的文化个性[J]
.江苏政协,2006,0(11):58-58.
4
于海根.
论海盐文化在重塑盐城形象中的地位[J]
.江苏地方志,2004(S1):69-71.
被引量:1
5
吴海涛.
道家文化与两淮[J]
.华夏文化,2001(4):47-48.
6
吴安臣.
走进村庄的深处(外一篇)[J]
.大理文化,2005(3):13-15.
7
刘贵利,张圣海.
“三淮一体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
.规划师,2004,20(10):81-85.
8
于正广.
洪泽湖大堤记[J]
.中国防汛抗旱,2016,26(1):95-96.
9
邓又萍.
老重庆的城门过往[J]
.今日重庆,2012(10):64-67.
10
王鹏举.
淮阴月季香东瀛[J]
.华人时刊,1996,0(12):30-30.
淮阴师专学报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