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铜货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公元前约九世纪即出现青铜的称量货币。青铜铸币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流通货币。中国人很早就会使用铜合金。纯铜为红色,一般称红铜或紫铜。铜锡合金为青铜,铜锌合金为黄铜,铜镍合金为白铜。中国用黄铜铸钱,约始于明代中叶,使铜币的各种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清代沿袭明代的方法,也以黄铜为制钱币材。这就增大了黄铜的需求量。清代制钱的金属成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铜六锌四。这反映了制钱制度的稳定,即铜币币值的稳定。云南省的铅锌矿藏资源比较丰富,尤以东川府(今东川市、会泽县、巧家县)为最多。对于中国古代黄铜币材生产工艺的探讨,经过认真的实地考察和广泛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国古代的黄铜铸币分两个阶段,即矿炼黄铜期和单质锌黄铜期,它的发展过程和冶炼工艺都不同于印度,这一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出处
《时代金融》
1996年第2期2-4,共3页
Times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