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设计艺术研究》
1996年第2期25-27,共3页
Desig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5
-
1曹蓉.发展观的演变——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S2):23-24. 被引量:2
-
2陈迎.发展观的演进与发展的指标衡量[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7(4):5-9. 被引量:7
-
3传统发展观面临挑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4(4):59-61. 被引量:3
-
4埃尔沃尔斯,利思著,王兆基等译.国际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43—147.
-
5A.W.刘易斯著,粱小民译.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87—93.
-
6米都斯著,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03—109.
-
7朱利安.L.西蒙著,黄江南译.最后的资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5~69.
-
8达德利·西尔斯.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46.
-
9M.P.托达罗著,王蓉生等译.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30.
-
10牛文元.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7—95.
-
1教育事业发展目标[J].党政干部参考,2012(11):56-56.
-
22010年发展目标:31地区比比谁更“牛”[J].领导决策信息,2010(8):30-31.
-
3梅林横笛.好男人的“发展观”[J].公关世界,2011(2):61-61.
-
4郑柱泉.树立科学的社会和谐发展观[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20(1):34-36.
-
5深化改革 落实“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目标[J].学习月刊,2006(8).
-
6张曙光.构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J].天津社会科学,2001(5):89-94. 被引量:2
-
7赵时亮,邵章鸿.人与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人口,2002,23(4):33-36. 被引量:1
-
8裴菲.跨入新世纪,江西省努力开创引智工作新局面[J].专家工作通讯,2002(7):20-21.
-
9本刊编辑部.两种坚持观 两种发展观——探讨在改革和建设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J].社会科学,1983(2):2-4.
-
10陈雪芳.人才培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2):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