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谈起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谈起李润在古代汉语中,大部分虚词是由实词演变而来。至于如何发生演变,演变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一般语法著作常以“实词虚化”一笔带过,未加深究。似乎实词的虚化仅仅是其词汇意义减弱的过程,仅仅是通过词义引申而...
作者
李润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0-57,共8页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见”字
实词虚化
句法结构
指代副词
指代作用
宾语
被动句式
助词“见”
深层语义结构
指代用法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87
1
邱峰.
《高僧传》被动句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27-30.
被引量:3
2
崔广华.
“V+完”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和语义表现[J]
.文教资料,2007(4):74-75.
被引量:6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4
白兆麟.
从汉语史角度论“见V”之“见”[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5):74-78.
被引量:13
5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5
6
曹小云.
《论衡》被动句式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9(2):79-84.
被引量:25
7
袁津琥.
我和《古汉语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8(4):88-88.
被引量:4
8
蒋绍愚.
唐诗词语札记[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3):69-86.
被引量:12
9
王红旗.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
.汉语学习,1996(1):24-27.
被引量:33
10
吴福祥.
尝试态助词“看”的历史考察[J]
.语言研究,1995,15(2):161-166.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15
1
姜林.
试论“见_(2)V”结构中“见”的语法性质[J]
.汉字文化,2023(15):5-7.
2
金春梅.
实词虚化研究述评[J]
.学术研究,2004(10):141-143.
被引量:2
3
李颖.
“见”字是否具有指代性[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4):33-34.
4
吴亮.
试论汉语词缀的形成和途径——语法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1):71-75.
被引量:2
5
连丽萍.
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发展[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5):83-86.
被引量:2
6
玄玥.
“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谈词义演变与语法化的区别[J]
.世界汉语教学,2010,24(1):46-58.
被引量:6
7
谢祥娟.
《晏子春秋》被动句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5):104-106.
被引量:1
8
李润.
古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变化及其动因[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2):50-54.
被引量:1
9
张美兰,刘宝霞.
“遇见”义动词“碰”、“撞”的历时发展及地域分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2):111-117.
被引量:3
10
崔亚冲.
汉语视觉动词“见”的语法化路径及其演变动因和机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8):118-1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林松.
从古书中的“以”探讨实词的虚化[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74.
2
玄玥.
“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谈词义演变与语法化的区别[J]
.世界汉语教学,2010,24(1):46-58.
被引量:6
3
吴琅琅.
小析温州方言“客”族词——从古汉语角度证明“客”后缀存在可能[J]
.文教资料,2010(7):27-28.
4
王旭东.
“见”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J]
.文教资料,2011(10):31-33.
被引量:1
5
谢祥娟.
从词汇角度看《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207-210.
被引量:1
6
罗惜.
百年来的近代汉语词缀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4):46-50.
7
张琪.
“可见”的语法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5):28-32.
8
李润,杨火枚.
《红楼梦》“被”字句略论[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23(5):45-50.
被引量:4
9
张美兰,刘宝霞.
“遇见”义动词“碰”、“撞”的历时发展及地域分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2):111-117.
被引量:3
10
张榕.
命名实体类流行语描述性释义的识别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2):135-138.
1
李润.
论“相+动词+宾语”结构与“相”的词性[J]
.古汉语研究,2007(2):63-68.
被引量:3
2
连丽萍.
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发展[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5):83-86.
被引量:2
3
刘红新.
浅析代词“IT”的用法[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4):41-41.
4
谭兆程.
能否用“他们”指代词和句子?[J]
.语文知识,2003(6):24-25.
5
廖洁.
试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使”字兼语句[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3):57-61.
被引量:1
6
康曼.
现代汉语三价动词的确定与分类[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3):121-121.
被引量:1
7
曲娟,周玉琨.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反问句浅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1,2(1):38-41.
被引量:2
8
杜道流.
省略浅说[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2):90-93.
被引量:5
9
常洪,高玉洁.
释“所”[J]
.宿州师专学报,2002,17(1):29-29.
10
程玉恩.
人称代词的修辞作用[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2):87-87.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