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考,乃国家选拨性考试,其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拨人才。自然高考效度,即高考能否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真正达到将具有实学、高能的学生选拔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的目的,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所研究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人们的目光主要盯在如何控制评分误差上。认为,高考效度的高低,取决于评分误差控制的好坏。由此认为,要控制好评分误差,变主观题为客观选择题最为关键。于是选择题由引进高考试卷的第一年的1983年的120分之9分起,与年俱增,1984年便扩大到120分之36分,到1990年就升到120分之58分——除作文54分外的66分,主观题就只有8分填空题;至于1993年(“3+2”新高考)则为150分之62分,似有所跌。 人们的这一探索,先应予以肯定,尽管其中隐有激进的味道。因为主观题在效应上与客观选择题相比,无疑有三大不足:一是高考受时间、卷面的限制,自然知识覆盖面必受局限。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2期56-57,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