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爱的沦陷与女同性爱诞生──张辛欣、刘西鸿小说比较
被引量:2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93-96,共4页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35
-
1董丽敏.历史转折中的人文知识重构——以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发生为中心[J].开放时代,2021(4):104-121. 被引量:2
-
2王传满.俗世化 狂欢化 个人化——1990年代(1990~1999)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三足鼎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1):45-53.
-
3王向阳.作家笔下的女人们─—女性意识的解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1):25-28.
-
4周文英.论《天边女儿国》的女性人物形象[J].大家,2009,0(4):97-101.
-
5荒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J].广东社会科学,2005(1):155-161. 被引量:3
-
6李凤兰.母性符号的改写,女性人格的重建——解读铁凝的《大浴女》[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1):203-205. 被引量:1
-
7廖冬梅,陈红旗.论8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承继的女性书写传统[J].嘉应学院学报,2006,24(1):54-58. 被引量:1
-
8李韵.开始,在故事的终结之处——读方方小说《暗示》和《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J].当代文坛,2006(6):92-94. 被引量:1
-
9王传满.俗世化与个人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主流倾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4):13-16.
-
10何英,詹晓娟.女性性格的服饰传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6):48-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8
-
1宋晓萍.女性情谊:空缺或叙事抑制[J].文艺评论,1996(3):60-66. 被引量:15
-
2弗吉尼亚·伍尔夫 马爱农(译).到灯塔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
3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M].孙梁,苏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83,175,1,83,177,83,2,175.
-
4弗吉尼亚·伍尔夫 贾辉丰译.一间自己的房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
5迈克尔·莱恩.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6弗吉尼亚·伍尔夫.远航[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7-409.
-
7邦尼·齐默尔曼.前所未有:女性同性爱女权主义批评面面观[M]//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30.
-
8艾德里安娜·里奇.强迫的异性爱和女同性恋的存在[M]//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42.
-
9贝尔·胡克斯.激情的政治:人人都能读懂的女权主义[M].沈睿,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
10埃德瑞恩·里奇.强制性异性恋和女同性恋生活[M]//余宁平等.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的全球与区域视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417.
-
1郑梅花.异性爱与同性爱——比较视野下的《紫颜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109-111.
-
2陈静梅.逾越与禁锢:庐隐的女同性爱书写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2):66-70.
-
3林丹娅.一种叙事:关于异性爱与同性爱[J].东南学术,1998(5):20-27. 被引量:4
-
4武敏.文学的最终价值归属——人文关怀[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5):76-76. 被引量:1
-
5余颖秋.审视孤独——对陈染的一种解读[J].科教文汇,2006(10):166-167. 被引量:1
-
6赵婉.迷途的天使——灵与肉的撕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3):69-71. 被引量:1
-
7蒋晓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与同性爱[J].安顺学院学报,2001,6(4):22-23.
-
8毛红.情与欲的“理想之爱”——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同性爱[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2):76-79. 被引量:1
-
9黄莹,胡戈.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亨利·詹姆斯的同性爱倾向——以《学生》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6,0(7Z):103-103.
-
10沙向明.女权主义与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性主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4):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