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6
-
1陈煜斓.渴求新知与崇尚传统——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2007(4):170-176. 被引量:6
-
2杨和平.论李叔同的生命轨迹与音乐贡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41-45. 被引量:2
-
3杨柳成.从《送别》看学堂乐歌中的人文精神[J].艺术探索,2004,18(6):23-27. 被引量:4
-
4戴嘉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音乐观及其学堂乐歌创作[J].中国音乐,2002(1):1-4. 被引量:13
-
5徐承.从几篇诗体作品看李叔同出家的思想转变[J].嘉兴学院学报,2009,21(4):10-15. 被引量:1
-
6李向佳.苏轼对李叔同词境的影响[J].嘉兴学院学报,2009,21(4):16-19. 被引量:1
-
7温和.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5):92-94. 被引量:4
-
8钱仁康.《隋堤柳》——李叔同的第一首“仿词体”歌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2):11-15. 被引量:3
-
9张静蔚.学堂乐歌《祖国歌》作者是李叔同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2):73-74. 被引量:5
-
10宋益乔.咀嚼人生的沉重与迷惘——论佛教对王国维、苏曼殊、李叔同思想和创作的影响[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4):68-71. 被引量:2
-
1田梓林,马宇飞,陈征.旧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作用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0(8X):160-160. 被引量:1
-
2唐薇.格拉祖若夫和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结构特点的对比[J].中国校外教育,2007(5):106-106.
-
3刘彤宝.大奢于心[J].中国书画,2006(10):96-97.
-
4贾明玉.颜文樑: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J].艺术界,2010(3):188-189.
-
5洪权.论胡小石碑体行草书及其对当下书法创作的启示[J].书画艺术,2009(4):66-73. 被引量:1
-
6崔丹.从《唱论》看元朝的声乐艺术[J].音乐天地,2006(8):58-59.
-
7卓光平,唐丽.“弗失固有之血脉”——论鲁迅对民间戏曲的继承观[J].四川戏剧,2008(2):32-34. 被引量:2
-
8鲍复兴.我与紫砂陶印[J].上海工艺美术,2010(2):84-85.
-
9任志初.元废科举非杂剧发达原因论[J].文艺研究,1990(2):94-102.
-
10王霖.续《蟫屑》[J].新美术,2008,29(3):4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