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研究 可喜的开拓──读《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传》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82-83,共2页
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
1王芳.袁可嘉诗学体系的现代性追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31-35. 被引量:2
-
2吴忠诚.波德莱尔与中国“象征派”之比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50-54.
-
3吴忠诚.波德莱尔与中国“象征派”诗艺[J].江汉大学学报,2001,18(2):55-62.
-
4蒲雯.论戴望舒对波德莱尔的接受[J].文学界(理论版),2010(3):1-2.
-
5陈泳璇,静安.比较戴望舒的意象美与波德莱尔的恶之美[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8):79-79.
-
6曾效葵,席宏伟.象征诗艺中国化的艰难历程——李金发与戴望舒之比较[J].社科纵横,2009,24(9):95-96.
-
7阎明俊.中国象征派诗的兴起和衰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7(2):38-42.
-
8谌倞.《穆木天研究论文集》评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1):294-298.
-
9唐利群.中国象征派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之关系浅探[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16(2):8-15.
-
10黄芳.恶中之美——试比较《恶之花》与《雨巷》兼论戴望舒对波德莱尔的继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16-18.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