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即兴演奏史话 被引量:1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代盛行于器乐演出的即兴演奏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从声乐开始的。中古时期,在一个传统的素歌旋律的上方和下方增加新的声部,都是事先不记乐谱,临时即兴演唱的。16世纪英国伦敦圣保罗教堂的管风琴师托马斯莫荣(1557—1603)在《实用音乐导论》(1597年)中称草创时期的复调形式迪斯康特(discant)为“在素歌上即兴演唱”。早年教堂中的唱诗班唱歌时,常由一个声部演唱定旋律,即朴质无华的素歌旋律,同时由个别歌手即兴演唱节奏较快的、装饰得比较华丽的对位声部。即兴演唱者不看乐谱,而在心中盘算着如何与素歌旋律相协调,所以这种对位声部又称“内心的对位”,正像运算者用“心算”计数一样。 古代威尔士有一种即兴演唱的形式叫“佩尼利翁”(Penilion),常由竖琴演奏一个著名的曲调,歌者即兴演唱歌词和另一个不同的曲调,以与竖琴的曲调相协调。如果说演唱“迪斯康特”的歌手一身兼任作曲和唱歌的话,那末,演唱“佩尼利翁”的歌手又多了一个任务,变成一身兼任作词、作曲和唱歌。实际上,“佩尼利翁”是古代骑士比武的遗风,他们不仅使用武器格斗,还使用乐器和噪音来斗智。有些骑士更独出心裁,当竖琴演奏双拍子的曲调时,他们即兴演唱的都是三拍子的对位声部;反之,当竖琴演奏三拍子的曲调时,他们?
作者 钱仁康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2期40-42,共3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
  • 相关文献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