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三十年代广州粤剧得失谈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广州是粤剧的发祥地和汇聚中心,历史上出现的粤剧现象总是发端于此,并波及海外和港澳。我以为,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是广州粤剧最为动荡、最富变革的年代。有很大的进步,也有很大的丢失。我们认真地对这个年代的粤剧现象进行回顾与研究,对今天粤剧的继承和革新很有参考价值。一。
作者 王建勋
出处 《南国红豆》 1994年第6期1-6,共6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

  • 1谢醒伯.话说当年红船班[J].南国红豆,1997(3):45-47. 被引量:1
  • 2欧阳予倩.试谈粤剧[A].中国戏曲研究资料初辑[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 3清·俞洵庆《荷廊笔记》卷二“广州梨园”条,光绪乙酉(1885年)刻本.
  • 4活跃着的银龙.伶星,1934,(105).
  • 5银龙内讧.伶星,1934,(106).
  • 6黎奉元.廿四年目睹伶海沧桑.伶星四年纪念专刊,1935,.
  • 7开戏师奶为一般开戏师爷请命.伶星,1934,(84).
  • 8天涯.编剧和撰曲[J].越华报,1947-5-24.
  • 9陈自强.四十年代及解放初期广州粤剧史述评.粤剧研究,1989,(3).
  • 10梁威.“六柱”和“独柱”.戏剧研究资料,1983,(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