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此句无动词,宾语怎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殽之战》中有这样一句话:"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课文说:"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此句译为:"为什么还要报答它呢?"我们认为,这种注译欠妥。从以上注释看,此句无动词,怎能构成宾语前置句呢?如要按宾语前置句处理,那么,"为"只能做动词,"之",助词,表宾语前置。
作者
朱春华
刘彦强
机构地区
河北阜城一职中
出处
《语文知识》
1994年第12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疑问语气
注译
殽之战
疑问代词
结果句
询问原因
《项羽本纪》
《鸿门宴》
子里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郝秀菊.
“累臣”辨析[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9):10-10.
2
陆精康.
关于《报任安书》[J]
.语文学习,2003(9):25-27.
3
邹光华.
《鸿门宴》试析[J]
.当代修辞学,1986(5):8-9.
4
李玉平.
“逢”“逄”辨析及辞书编纂中的相关错误例谈——《殽之战》中“逢孙”引出的思考[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3(1):37-39.
5
周建成,冯汝汉.
“死且不朽”释[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3(6):44-45.
6
陈大轩.
“殽之战”之前的历史背景[J]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1(12):31-31.
7
张乃立,刘力生.
《秦晋殽之战》的修辞特色[J]
.当代修辞学,1985(1):60-61.
8
马王储,王显志.
格理论指导下的《项羽本纪》兼语式[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85-90.
被引量:1
9
朱声琦.
上古无指代词“莫”和“无”[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2(1):36-42.
10
王兴杰.
悲剧英雄——项羽[J]
.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3(5):14-15.
语文知识
199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