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相看指杨柳 别恨转依依——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惜别意识的审美透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恒大司马《枯树赋》云:“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杨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感伤离别的艺术符号,在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轨迹,翻开唐诗宋词,可谓动人心魄,触目皆是。杨柳为什么成为表现感伤惜别的艺术载体?有哪些表现方式?其审美价值如何?这又是人们常常忽略的问题。对它的理解。
作者
吴学良
出处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5-18,共4页
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枯树赋
唐诗宋词
转依
审美价值
文化心理
树犹如此
意象群
洛桥
咏柳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1
陈爱平.
柳与中国文化[J]
.唐都学刊,2001,17(3):62-64.
被引量:3
2
倪同刚.
古代诗词中“杨柳”的十种意象[J]
.文史杂志,2000(2):48-50.
被引量:8
3
谭德姿.
柳的文化蕴含[J]
.当代修辞学,1996(2):7-9.
被引量:3
4
孟宪明.
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潜意识选择──关于“柳”的文化意义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62-67.
被引量:4
5
蔡少军.
生命之灵的滥觞──中国美感心态中的柳意象审美模式探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4(5):104-109.
被引量:5
6
刘卫英,王立.
柳意象的相思情爱内核及人格化历程[J]
.贵州社会科学,1996(6):84-87.
被引量:2
7
杨国平.
唐宋咏柳诗词的社会意义及其表现手法[J]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26-30.
被引量:2
8
郑宏.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5):120-122.
被引量:6
9
刘卫英.
古代柳文学的民俗文化内蕴及佛经文化渊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6-111.
被引量:8
10
樊莉.
欧阳修词中“柳”的意象简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24-2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惠,高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诗词柳意象研究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22-26.
1
王佑江,王烨.
小说的审美透视[J]
.理论月刊,2007(5):131-134.
2
赵永全.
古槐沧桑[J]
.文苑(萌),2014,0(8):71-71.
3
诗词书画[J]
.老年人,2013(1):46-47.
4
余显斌.
树是近邻亦知己[J]
.新青年(珍情),2015,0(9):42-42.
5
林从龙.
给读者留点想象空间[J]
.中华诗词,2008(5):52-52.
6
曹颂今.
飘零无寄处,感荡有吾身——庾信《枯树赋》赏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2):29-31.
7
吉定.
毛泽东与庾信的《枯树赋》[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12):99-100.
8
张泓.
柳荫摇曳小清新 看丁晓君、金喜全版《柳荫记》[J]
.上海戏剧,2012(11):22-23.
被引量:1
9
高兴.
鲁迅与汽车[J]
.兰台世界(上旬),2012(3):17-18.
10
黎烈南.
《窦娥冤》研究中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4-66.
被引量:3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