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道德是人类未来的最高公德——继承中国古代环境道德的精华
被引量:1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9
-
1卢元镇.21世纪:奥林匹克在想什么[J].体育科学,2006,26(7). 被引量:5
-
2吴同瑞.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1):13-16. 被引量:8
-
3郝勤.论“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归[J].体育科学,2007,27(2):3-7. 被引量:25
-
4邓志伟.弗洛姆人道主义和平伦理思想[J].伦理学研究,2007(2):97-101. 被引量:1
-
5Charles 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3:35.
-
6刘汉全,等译.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7,128.
-
7E.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80.
-
8雅克·德洛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1,200,95,100,96.
-
9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四 教育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J].体育与科学,2003,24(6):13-15. 被引量:42
-
1张丽英,乌志民.论环境污染与环境公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6):46-47. 被引量:1
-
2边国明.论环境污染与环境公德[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6(3):62-62.
-
3臧立.试论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J].广州环境科学,2010,25(4):42-46.
-
4李玉祯.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及其对我国生态建设的意义[J].华中人文论丛,2013(1):96-98.
-
5汲奕君,高帅,何迎,黄国柱.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调节途径分析——以生态文明为视角[J].生态经济,2015,31(2):159-162. 被引量:1
-
6吴海军.外在华投资与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信息,2013(5X):138-138.
-
7邓安戍.试论人类社会的环境意识[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3,0(5):10-13.
-
8苗启明.从可持续发展走向中华新文明[J].江淮论坛,1998(1):46-50.
-
9李成勋.马克思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4):5-10. 被引量:2
-
10李数.容易受伤的男人[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1(2):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