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8-22,共5页
The Voice of Dharma
同被引文献31
-
1周润年.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J].西藏研究,1999(1):93-99. 被引量:13
-
2南文渊.佛教教育在藏区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3):32-37. 被引量:1
-
3徐彬.木里的寺院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3,4(2):85-87. 被引量:1
-
4李延恺.再论藏族寺院教育[J].中国藏学,1992(4):139-148. 被引量:4
-
5覃光广,冯利.藏族寺庙教育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0(4):86-91. 被引量:2
-
6罗碧玲.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问难”[J].中国藏学,1989(2):132-136. 被引量:3
-
7杨健吾,尚云川.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与藏民族的发展进步[J].西藏研究,1994(1):95-98. 被引量:1
-
8周润年.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J].法音,1991,0(6):22-26. 被引量:1
-
9尕藏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J].世界宗教研究,2004(3):38-44. 被引量:15
-
10岳立.背景资料:格西学位的历史传承和评述[J].中国西藏,2004(5):14-16. 被引量:1
-
1喻长海.汉藏佛教中观思想初传时期的不同特点[J].社科纵横,2008,23(1):116-118. 被引量:1
-
2尹邦志.寂护的判教与道次第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93-100. 被引量:4
-
3班班多杰.藏传佛教“自空见”之源流考释[J].哲学研究,2003(6):60-69. 被引量:4
-
4顾毳.寂护正名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20-27. 被引量:1
-
5文良安,杨泽静,强巴(图).青朴山 出尘脱俗 苦修者的“捷径”[J].城市地理,2012(9):38-41.
-
6覃江.论《现观庄严论》对藏传佛教中观学止观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对能取、所取的分析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4):77-81.
-
7罡拉卓玛.简述宗喀巴缘起性空中观见[J].魅力中国,2010(6):58-58.
-
8郎拉.试论堪布在藏传佛教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统一战线,2014(6):20-21.
-
9吴琴峰.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在藏区的本土化[J].学理论,2011(2):136-137. 被引量:1
-
10罗劲松.《中观庄严论》评介[J].法音,2006(8):16-2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