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1-62,共2页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5
-
1孙伟林.浅议新时期中国参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9):9-11. 被引量:3
-
2程竹汝,任军锋.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功能性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0(4):30-35. 被引量:30
-
3肖祁.WTO棋局与多党合作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7):20-25. 被引量:1
-
4石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色及理论创新[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24-25. 被引量:3
-
5程竹汝.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压力与政党需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1):10-14. 被引量:4
-
6张晖.毛泽东中国政党制度思想论[J].山东社会科学,1998(4):42-44. 被引量:3
-
7孙瑞华.对参政党运行机制的初步考察[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12):28-30. 被引量:1
-
8刘宁宁.中西政党制度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5):9-12. 被引量:2
-
9周建林.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1-86. 被引量:4
-
10王伟.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的党[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2(6):13-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丁小萍.论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内涵[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1-5. 被引量:2
-
2朱燕丽,蒋真铮.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综述[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2):38-44. 被引量:1
-
3贺良林.政治文化与中国政党制度的关系——政党制度研究的一视角[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7(4):28-30. 被引量:3
-
4王微音,叶青华.加强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建设[J].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5-7.
-
5赵明伟.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8-19. 被引量:2
-
6潘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38-39.
-
7熊必军.制度分析对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启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41-45.
-
8任春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18-22.
-
9罗雪珍.法制视野下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1-64.
-
10刘雪岩.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创造[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4):22-27.
-
1曹炳霞,魏海深.试析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135-136.
-
2李坤怡,鞠小黎.关于知情权的思考[J].理论界,2006(10):31-32. 被引量:2
-
3吕东锋.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于宪法性文本的观察[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6):21-26. 被引量:1
-
4彭亚楠.宪法该约束谁[J].山东人大工作,2001,0(12):55-56.
-
5沈小燕.试论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2(12):21-22.
-
6周兴芳.抽象行政行为之可诉边界[J].学理论,2012(35):98-100.
-
7孙桂燕.我国宪法性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7):87-9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