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69-72,共4页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isty
同被引文献36
-
1骆小所,曹晓宏.论标点符号变异使用的美学功能[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4-9. 被引量:8
-
2葛信益.标点符号与语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91-94. 被引量:2
-
3张向群.鲁迅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1):75-79. 被引量:4
-
4田懋勤.关于“无标点文字”和它的修辞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139-148. 被引量:8
-
5张世才.谈破折号的修辞作用[J].当代修辞学,1987(3):27-28. 被引量:1
-
6谭厚福.语态修辞与标点符号——关于标点符号修辞的商榷[J].当代修辞学,1984(4). 被引量:2
-
7邵敬敏.标点符号的修辞活用——摹拟特殊的感情、语气[J].当代修辞学,1983(4):63-64. 被引量:4
-
8向莉.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7):56-57. 被引量:4
-
9曹石珠.标点符号超常用法的基本类型简说[J].郴州师专学报,1994(1):73-77. 被引量:2
-
10曹石珠.再论标点符号超常用法形成的原因[J].郴州师专学报,1994(3):75-80. 被引量:1
-
1谭鼎华.二语写作中语言特征差异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3):14-16.
-
2吴雪茵.浅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的反馈[J].科教文汇,2012(26):132-133.
-
3丁伟,彭统建.从修辞角度看“我们”的超常用法[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50-51. 被引量:1
-
4王炤,周新武.从学生日记中研究学生作者的元认知因素[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103-105.
-
5王建英,彭举云,张贤会.元认知意识和英语写作研究[J].考试周刊,2007(44):54-55.
-
6杨杰.浅议“被”字的超常用法及修辞动因[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2):14-15. 被引量:1
-
7曹石珠.谈谈标点符号超常用法的基本类型[J].柳州师专学报,1994,9(3):19-23. 被引量:5
-
8王琼.现代汉语“简直”的一种超常用法初探[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0):43-45. 被引量:4
-
9宇肖明.标点的数量超常用法与修辞效果[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1(10S):52-53.
-
10蒋道超.大学阅读课中应重视背景知识教育[J].语言教育,1997,0(1):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