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卓别林的噱头技巧的内涵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卓别林的创作方法中,最富于特征的方面之一,至少从缪区尔影片公司时代起,就是非常注意使叙事的发展同喜剧性场面的穿插始终保持平衡;反之,每场喜剧性的戏都要围绕着最适合于它的叙事结构的轴心。
出处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70,共8页 World Cinema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

  • 1胡智锋,罗振宇.学院精神与学理路径──理论视野中的“电视批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1):16-19. 被引量:5
  • 2肖模.卓别林与情节喜剧[J].世界电影,1996,0(2):31-47. 被引量:4
  • 3高晓康.《大众的梦》[M].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2页.
  • 4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第418页.
  • 5.《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9至20页.
  • 6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布莱希特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7页.
  • 7珍·佛伊尔.《类型研究与电视》,R·C·Allen编.《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9月版,115页.
  • 8珍·佛伊尔.《类型研究与电视》,116页.
  • 9David Grote, The End of Comedy: The Sit-Com and the Comedic Tradition, Hamden, Conn. : Shoestring Press, 1983, P105.
  • 10《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9月版,141页.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