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法相义与唯识义异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印度大乘佛教共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宗,二是瑜伽唯识有宗。中观与唯识在研究对象事物时,各自取向不同,中观侧重于对事物的普遍本质规定的阐释,唯识侧重于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法则的揭示。著名佛学家欧阳竟无先生说:“一切法(事物)空宗为般若。
作者
胡晓光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3-27,共5页
The Voice of Dharma
关键词
唯识义
唯识论
空宗
欧阳竟无
大乘佛教
大乘有宗
三自性
一切法
唯识学
缘起论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潘桂明.
大乘中观学派[J]
.科学与无神论,2000(4):60-61.
2
《藏外佛教文献》总目录(第一辑~第十五辑)[J]
.藏外佛教文献,2010(3):435-446.
3
胡晓光.
略论唯识三性哲学[J]
.法音,1994,0(12):20-21.
4
《藏外佛教文献》总目录(第一辑~第十五辑)[J]
.藏外佛教文献,2010(2):453-464.
5
《藏外佛教文献》总目录(第一辑~第十五辑)[J]
.藏外佛教文献,2010(1):430-441.
6
潘永辉.
唯识学三自性的语言学释读[J]
.贵州社会科学,2006(4):76-77.
7
周祝英.
窥基法师的五重唯识观[J]
.五台山研究,2013(3):25-29.
8
韩焕忠.
熊十力的佛学观[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1-5.
9
孙晶.
乔荼波陀与佛教[J]
.世界哲学,2009(5):72-91.
被引量:1
10
周贵华.
圆测对《解深密经》有无说之诠释[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11(3):61-67.
被引量:1
法音
199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