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脾瘅病证治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脾瘅病名出自《素问·奇病论》,其谓:“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干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内经》认为,脾瘅的病机为脾热内渗,以口甘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
杨晋翔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2期39-39,共1页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a脾瘅病/中医药疗法
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1
孙玉甫.试论脾瘅的证治[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5,(4):23-26.
2
于珠莹.脾瘅[J].山东中医杂志,1988,7(2):31-31.
3
兰少敏.脾瘅病治验一例[J].北京中医,1988,(5):54-54.
4
赵子英.脾瘅[J].新中医,1980,(3):30-30.
5
郭安英.脾瘅一例治验体会[J].江西中医药,1984,(5):33-33.
6
张毅之.内经.素问疑难问题助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
7
梁苹茂.
雷氏芳香化浊法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1997,14(4):157-158.
被引量:11
8
黄山峰.
健脾法在消渴前期证治疗中的意义[J]
.江苏中医,1998,19(6):16-1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陈何红,张永涛,王停.
“脾瘅”证治探微[J]
.河南中医,2001,21(2):9-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周丽波,仝小林,杨秋莉.
脾瘅刍议[J]
.山西中医,2008,24(7):1-3.
被引量:10
2
李曌华,王育林.
释“瘅”“疸”[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1075-1079.
被引量:5
3
罗肇炯,吴同玉.
基于李杲阴火论探析脾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8):36-38.
被引量:4
4
魏光成,解滢禾,赵勇,魏有刚.
基于“生病起于过用”浅谈脾瘅的发病机制[J]
.河北中医,2022,44(12):2087-2090.
1
陈何红,张永涛,王停.
“脾瘅”证治探微[J]
.河南中医,2001,21(2):9-10.
被引量:4
2
王庆其.
《内经》临证发微[J]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19):42-47.
3
文颖娟.
《内经》消渴病症探微[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276-277.
被引量:10
4
蒋健.
口甘证治浅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3):61-63.
被引量:1
5
陈小瑞,谢强,杨淑荣.
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炎兼口甘[J]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2):58-58.
被引量:2
6
口中五味是疾病先兆[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4,0(10):57-57.
7
陈小瑞,谢强,杨淑荣.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口甘1例[J]
.江西中医药,2011,42(2):29-29.
被引量:3
8
张平波,张锐,薛秀华.
和法治验四则[J]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1):518-518.
9
李伯川.
以五脏为中心辨治小儿发热[J]
.四川中医,1989,7(8):18-19.
10
沈克勤.
口腔又溃疡,是脾热还是虚火[J]
.开心(老年),2008,0(5):53-53.
中华中医药学刊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