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锌的补充和氧化锌的透皮吸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近年来研究证实,皮肤途径给药通过皮肤的吸收转运而达到全身性的治疗作用,透皮给药体系发展很快。分子量在800~1000以下,具有一定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均能较顺利的透皮吸收。由于皮肤途径给药,药物直接入血,从而避免了药物在肠道。
作者 杨基森
出处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93年第1期58-59,共2页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and Healt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

  • 1王晖,张蕴惠,马文革,张晋英,陈素清,张大仲,陈剑瑄,邰明松.牙周病的牙骨质微量元素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2(3):21-23. 被引量:1
  • 2胡会平,李桃渝,成流毓,金铎,范广东.天然牛黄与人工培植牛黄的元素对比分析[J]微量元素,1988(03).
  • 3李天佑,孙玉兰,武艳华,陈守斌,李柏仁.九十二种中草药中锌、铜的测定分析[J]微量元素,1988(01).
  • 4张志民,郭慕兰,张桂兰,杨秀谨.七十种抗癌中药微量元素测试分析[J]微量元素,1987(04).
  • 5魏怡.人类牙釉质龋齿和微量元素[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口腔医学分册,1978(05).
  • 6蔺晓薇.微量元素与龋齿[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89(4):4-7. 被引量:7
  • 7杨基森,曾超文,胡明德,陈世炳,杜向东.男性不育症及生精散治疗前后精浆中锌、镁的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0,0(4):47-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