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治病贵在保中气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体之气,可分三部分,在上焦的谓大气,也称宗气。肺主之,司呼吸。在下焦的谓元气,也称先天之气。肾主之,司镇摄。在中焦的谓中气,也称后天之气。脾胃主之,司运化,升降。在这里主要谈中气,对于中气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浅薄认识。 中气是后天脾胃之气,所以谈中气离不开脾胃,“脾胃者,食禀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以膜相连,位於腹中,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水谷之精微,能升清降浊,为生化气血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二者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反,互相配合。大气借之而下交,元气因之而上济,上下相交,阴阳互济,血脉循径,营卫调和,人身安和。
机构地区 菏泽地区中医院
出处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3年第4期54-54,共1页 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 1孙洽熙.主校.黄元御医学全书·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17.
  • 2姜建国 张岐山.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4):7-10.
  • 3孙中堂,王守义.点校.彭子益医书合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
  • 4刘国晖.黄坤载《四圣心源》中气学说探讨[J].四川中医,1987(2):7-8.
  • 5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黄元御医学全书.孙洽熙,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 6刘国晖.黄坤载《四圣心源》中气学说探讨[J]四川中医,1987(01).
  • 7姜建国,张岐山.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04).
  • 8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 9刘家义.论中气包涵肝胆之气[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8-8. 被引量:6
  • 10郝明志.浅谈中气概念——兼与刘家义同志商榷[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5-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