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胃喜为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胃喜为补”是清代医学家、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叶天士提出的观点。他说:“食物自适者,即是胃喜为补”。“食物自适”实际上是指对于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对食物要作出相应的变化而适合之,对食物如何作出变化呢?这需要通过“胃喜”来表明某个脏腑组织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从而选择相应的食物以补养,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作者
王世彪
何继红
机构地区
金塔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出处
《西部中医药》
1991年第3期12-14,共3页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胃喜
温病学派
临床应用
脏腑组织
甘寒
营养物质
肝阴不足
金元四大家
蒲辅周
张锡纯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1
孙长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6.
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
3
张从正.儒门事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24.
4
淸.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乾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9 -190.
6
淸.程闺彭.医学心悟[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 - 35.
7
丁兆平.“胃喜为补”与异域旁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7-06-08(1 -2).
8
清.李渔,杜书瀛.闲情偶寄[M].上海:中华书局,2007:164.
9
马丽春.知味.嗜好与食相(杂谈三则)[J].食品与健康,1994(1):20.
10
李新森.“胃喜为补”一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1) :31.
引证文献
1
1
田雪芳,陈泽涛,王振国,赵鑫.
“胃喜为补”对临床的启示[J]
.中医杂志,2013,54(19):1708-17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挺.
李世平老师辨治胃脘痛经验[J]
.陕西中医,2015,36(8):1053-1055.
被引量:1
2
石玉蛟,杨志华,李怡霏,赵志英,霍曼.
从“胃喜为补”论治小儿厌食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2023,31(10):1-3.
3
赵东科,刘志华,王珍珍,吴启元.
王松龄教授基于胃喜为补论治失眠[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8):71-73.
4
张兆洲,王炎,李琦.
血肉有情之品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规律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7):890-892.
被引量:7
1
书讯:《蒲辅周研究》[J]
.新中医,2005,37(5):27-27.
2
书讯——《蒲辅周研究》[J]
.新中医,2006,38(3):93-93.
3
《蒲辅周研究》[J]
.新中医,2008,40(11):97-97.
4
书讯:《蒲辅周研究》[J]
.新中医,2005,37(3):10-10.
5
《蒲辅周研究》[J]
.新中医,2008,40(2):96-96.
6
书讯:《蒲辅周研究》[J]
.新中医,2006,38(2):35-35.
7
刘燕玲.
薪火相传说中医[J]
.家庭中医药,2007,14(1):16-17.
8
何国珍,杨敬博,王立国,毛国庆,李中丽,毛会芬.
中医之气初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7):29-29.
9
陈文兰.
车前草“十治”[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3(1):39-39.
被引量:1
10
吕建辉.
历史上气候变迁是伤寒与温病学派产生的真正原因[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2):42-43.
被引量:8
西部中医药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