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龙茶短时做青结果的评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前言乌龙茶初制的关键是做青,而做青工序历时较长,一般都要10~12小时,阴雨天甚至长达16小时以上,对乌龙茶生产与品质均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高峰期影响更大.因此,对缩短做青时间的探讨具有实用意义与价值.本文就“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课题组开展“短时做青竞赛”活动的结果进行评析.由于试验次数少,数据不全,所作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
林学诗
机构地区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1990年第1期54-56,61,共4页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做青
摇青
梅占
萎凋时间
晒青
工艺研究
鲜叶原料
毛蟹
含水率
试验次数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5
1
刘用敏.
茉莉花茶等级与香强度关系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1992(3):24-25.
被引量:1
2
刘文英.
微机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系统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89,5(1):22-28.
被引量:12
3
王镇民,张方舟.
茉莉花茶增湿连窨质量迁移分析[J]
.茶叶科学简报,1994(2):25-26.
被引量:1
4
郭聪.
乌龙茶等时等转做青技术的探讨[J]
.茶叶科学简报,1994(2):27-28.
被引量:5
5
张方舟,郭聪.
乌龙茶做青机新型时序控制仪[J]
.茶叶科学简报,1994(3):17-18.
被引量:3
6
刘用敏.
花茶的吸附特性和水分作用[J]
.福建茶叶,1993(1):24-28.
被引量:14
7
权启爱.
台湾包种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J]
.中国茶叶,1994,16(3):8-9.
被引量:5
8
郑正财.
粗老原料制作闽北乌龙茶的工艺[J]
.中国茶叶,1994,16(4):15-16.
被引量:4
9
王振忠.
八仙乌龙茶的初制技术[J]
.中国茶叶,1994,16(6):26-27.
被引量:5
10
刘文英.
乌龙茶加工机械[J]
.茶叶机械杂志,1996(3):23-2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陈林,张方舟.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3):16-18.
被引量:8
2
张应根,张方舟,邬龄盛.
我所制茶工艺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06(1):11-1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6,21(4):360-365.
被引量:24
2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王文建.
夏暑乌龙茶覆盖遮荫效应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概况[J]
.茶叶科学技术,2006(4):1-5.
被引量:10
3
林朝赐,杨春,刘玉芳,谭少波,林国轩.
金萱做青工艺试验研究[J]
.福建茶叶,2007,30(1):15-16.
被引量:5
4
尤俊杰.
优质清香型闽南水仙茶生产的关键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3):221-224.
被引量:4
5
郭雅玲,赖凌凌.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1142-1147.
被引量:16
6
陈键,王丽丽,陈林.
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J]
.茶叶科学技术,2012(4):9-12.
被引量:4
7
陈林,陈键,陈泉宾,张应根,宋振硕,王丽丽,尤志明.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4,34(4):387-395.
被引量:38
8
温立香,郭雅玲,黄寿辉.
乌龙茶做青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215-217.
被引量:9
1
夏成鹏,李潜艇,黄昌毅.
平阳特早种夏茶加工红茶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72-273.
被引量:2
2
周才碧,张敏星,穆瑞禄,陈文品.
白茶萎凋技术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下),2014(1):48-50.
被引量:14
3
傅炬生,黄征槐.
苦丁茶的栽培与初制[J]
.福建茶叶,1998(3):27-28.
4
谭淑宜,曾晓雄.
茶树品种间核酸含量差异及其在红碎茶初制中的变化初探[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6):580-584.
5
徐钢军.
浅谈初制绿毛茶现场质量保证[J]
.茶业通报,1989,11(3):16-17.
6
罗学平,杨双旭,李丽霞,周炎花,李金贵,蔡烈伟.
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8):41-43.
被引量:3
7
赵尹强,范雪芹.
南涧县发展乌龙茶生产的探讨[J]
.中国茶叶,2009,31(8):40-41.
8
瞿勇,邢素娜,卢长明.
欧盟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频次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8(5):993-1000.
被引量:3
9
Philip o owuor,莫治雄.
延长萎凋时间引起的无性系红茶化学成分的变化[J]
.广东茶业,1991,0(2):37-41.
被引量:3
10
周才碧,张敏星,穆瑞禄,陈文品.
藤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3,35(6):14-16.
茶叶科学技术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