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严格的城乡隔离,我国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强制性地固定在极其有限的耕地上。在相当长时期里,尽管农村只提供了30%左右的社会总产值,但却使用了80%左右的劳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劳动力布局的重大转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冲破重重障碍,向城市转移,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并于1983~1985年达到高潮。但是,1986年,特别是1987年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明显放慢,且部分省区农业劳动力出现了逆向转移。严竣的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面临困境,前景不容乐观。
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0-32,共3页
Rural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