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虚构”与文学观的转向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虚构"是当下文坛的一个热词。"非虚构"作为文学观念的倡导,是对20世纪虚构文学的反拨,也是传统文学的一种精神回归。"非虚构"创作重新强调文学对社会现实的介入,目的是治疗文学的形式虚浮症,提升文学的思想质地。而从人类书写历史的发展而言,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类经过长期的分野后重新走向合一,这是新世纪书写文化的一道标志性景观。由文学到历史再到新闻,非虚构写作的盛行,可视为对当下虚构社会的一种反动。在现实远远超出艺术家的虚构能力时,文学只能返朴归真,寻找一种"非虚构"的表达方式,这是非虚构重新获得"文学"意义的社会学解释。不过,需要警惕的是,"非虚构"如果过分张扬,文学有可能滑入死亡一端。毕竟,文学仅有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与生活保持某种间离是文学审美的内在要求。写得好看(而不是多真),是文学之为文学的生命底线,也是衡量平庸之作与优秀之作的基本尺度。
作者 卢永和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5,共4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0940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盂繁华.“非虚构”文学:新的道路和方向[N].光明日报,2011-04-20(14).
  • 2李云雷.我们能否理解这个世界?——“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J].文艺争鸣,2011(2):38-42. 被引量:21
  • 3柏拉图.理想国:卷十[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 4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84.164.
  • 6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 7左拉.戏剧中的自然主义[M]//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8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 9弗郎西斯·培根.学术的进展[M]//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10雷内·韦勒克 张金言译.批评的概念[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2

  • 1留言[J].人民文学,2005(10):1-1. 被引量:1
  • 2卡波特·杜鲁门.《冷血》,夏杪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1月第2版.

共引文献182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9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