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结构助词“的”、“地”、‘锝”常有写成“的”的情形,近年来这种情形更多。本文从“的”、“地”、“得”的来源考究及其用法入手讨论“埘’、‘锝”与“的”在当代社会不能合并的原因,并对“的”、“地”、‘饼”在未来是是否有可能合并进行了探讨。
作者
李霞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商情》
2011年第36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结构助词
习惯
分合
歧义
语境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徐阳春.
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分合问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151-155.
被引量:10
2
田野.
“的”“地”“得”的合用与分用[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76-7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周楠本.
谈“的”“地”二字[J]
.鲁迅研究月刊,1998(4):56-61.
被引量:5
2
孙汝建.
结构助词“的”、“地”的分合问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80-82.
被引量:5
3
李芳杰.
从不用“底”看“的”“地”合并的可能性[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42(2):89-93.
被引量:4
4
甘玉龙.
也谈“的”“地”的分合问题[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6(1):144-14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6
1
李振中.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分合问题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5):123-127.
被引量:8
2
陈汉君.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之我见[J]
.天津科技,2009,36(6):96-98.
被引量:2
3
刘飞.
高级阶段汉语学习中的结构助词“de”[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67-67.
4
张谊生.
现代汉语副词状语的标记选择[J]
.汉语学报,2012(4):32-43.
被引量:30
5
何和平.
浅析结构助词“的”与“地”、“得”的混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9):98-98.
被引量:1
6
程书秋.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合使用[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8):52-54.
被引量:2
7
袁善来.
影视字幕中补语标记“得”的误写分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7):55-58.
被引量:1
8
彭家法.
中心语“的”的范畴统一性[J]
.外语教学,2016,37(1):33-36.
被引量:6
9
郭文靖,朱丽师.
影视作品中“的”“得”“地”混用现象探究[J]
.汉字文化,2015(6):86-88.
10
兑蘅.
大学生汉语言修养欠缺及其成因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620-624.
1
王朝晖.
英汉“分、合”对比[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1):133-135.
2
王秉翰.
从术语的混同和混淆中走出来——兼议“人格”和“个性”的分与合[J]
.科技术语研究,2006,8(3):38-41.
被引量:1
3
郭修敏,曹铁根.
也谈副词“就”的语义及其义项之分与合[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24-27.
被引量:1
4
李京廉,刘娟.
生成语法中的提升与控制研究综观——《提升与控制的语法》述介[J]
.外国语,2007,30(2):60-66.
被引量:3
5
周文德,朱英姿.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6年学科发展综论[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2):48-54.
被引量:1
6
王淦生.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令人心痛[J]
.青少年与法,2009,0(4):24-24.
7
沈家煊.
形式类的分与合[J]
.现代外语,2015,38(1):1-14.
被引量:18
8
严汉津.
诗歌翻译策略的“分”与“合”——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个英译本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135-139.
被引量:3
9
徐世荣.
普通话语音讲话[J]
.语文建设,1957(11):48-49.
被引量:1
10
于国庆.
数学思维的“分”与“合”——小议分析思维与整体思维的培养[J]
.陕西教育(教学),2009(1):63-63.
商情
2011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