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露天薄膜覆盖积温变化对抛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近几年营养土法育秧和泥质法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植苗育秧期营养土法露天薄膜覆盖,苗期积温增加,使抽穗提前,播始历期缩短,营养生长期较露天泥质法略有缩短。
作者
李慧龙
宋世枝
段斌
何世界
机构地区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2期77-77,7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水稻
苗期积温
见穗指数
播始历期
生长发育
影响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1
陈小虎,谷松林,蔡冬华,黄江青.
杂交水稻亲本播始历期与实效积温的相关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8(4):56-58.
被引量:3
2
冯明,王中柱,王保家.
湖北省气温及水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变化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17(6):599-605.
被引量:22
3
宋世枝,吴良,段斌,金开美,何盛莲.
秧苗期积温对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的影响及其在花期早期预测中的应用探讨[J]
.杂交水稻,2002,17(4):12-14.
被引量:7
4
陈小虎,曾习农,黄江青,谢小华,蔡东华,刘青桂,贺才明.
籼型水稻生长发育实效积温的确定及相关性研究[J]
.作物研究,2005,19(3):143-146.
被引量:5
5
陈鹏狮,米娜,张玉书,纪瑞鹏,蔡福.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09(2):5-9.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孙凤华,吴志坚,杨素英.
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6,25(7):779-784.
被引量:103
2
王馥棠.
CO_2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影响[J]
.气象,1993,19(7):8-13.
被引量:26
3
黄建晔,杨洪建,杨连新,刘红江,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加(FACE)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与氮的互作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24-1830.
被引量:26
4
桂乐观,郭祥盛,姜文盛,范如香,常宏,熊金龙,朱阳林,杨翔平,刘荣宝,丁长富.
汕优63制种中实效积温的应用及穗期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J]
.杂交水稻,1995,10(6):14-16.
被引量:5
5
陶用力,刘大锷,文正华.
谈谈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的花期预测与调节[J]
.杂交水稻,1995,10(4):13-15.
被引量:5
6
居辉,熊伟,许吟隆,林而达.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10):1340-1343.
被引量:166
7
陈小虎,曾习农,黄江青,谢小华,蔡东华,刘青桂,贺才明.
籼型水稻生长发育实效积温的确定及相关性研究[J]
.作物研究,2005,19(3):143-146.
被引量:5
8
周广胜,周莉,关恩凯,赵芳文.
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4):7-12.
被引量:28
9
杨连新,李世峰,王余龙,黄建晔,杨洪建,董桂春,朱建国,刘钢.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75-80.
被引量:55
10
Tubiello F N, Soussana J, Howden S M. Crop and pastur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104(50) :19686 -19690
共引文献
89
1
马德栗,陈正洪.
荆州主要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72-78.
被引量:15
2
石守设,宋世枝,祁玉良.
培矮64S与典型粳稻配组高产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2004,19(6):22-23.
被引量:2
3
冯明,纪昌明,王丽萍,吴义成,万素琴.
气候变化及其对湖北长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9(1):1-5.
被引量:5
4
朱明栋,陈朝.
气候变暖对湖北农业的影响[J]
.甘肃农业,2006(6):111-112.
5
冯明,陈正洪,刘可群,吴义城,毛飞,黄永平.
湖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343-348.
被引量:33
6
云雅如,方修琦,王丽岩,田青.
我国作物种植界线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响应[J]
.作物杂志,2007(3):20-23.
被引量:59
7
冯明,刘可群,毛飞.
湖北省气候变化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46-1653.
被引量:29
8
冯明,胡幼林,马晓群,陈璇.
湖北省粮食生产中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J]
.暴雨灾害,2007,26(3):266-270.
被引量:2
9
袁继超,杨世民,王明田,吴永诚,朱庆森,杨建昌.
攀西地区水稻生育期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其积温效应[J]
.作物学报,2008,34(2):247-253.
被引量:11
10
冯明.
湖北省粮食总产气象预报模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144-1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8
1
张洪程,戴其根,钟明喜,苏祖芳,黄务涛,陆永泰,孙禧榴,张定琪,何小保,陈再华,许遐祯.
抛栽水稻产量形成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3):39-49.
被引量:59
2
邓锡洪,谢戎,罗光才.
播期及气候因素对两系杂交稻加工品质的影响[J]
.绵阳农专学报,1994,11(4):9-14.
被引量:1
3
宋世枝,段斌,何世界.
豫南粳稻高产优质障碍因子与栽培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206-208.
被引量:32
4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
.四川农业科技,1996(2):8-9.
被引量:3
5
金千瑜.
我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稻米,1996,2(1):10-13.
被引量:37
6
宋世枝,段斌,何世界,李慧龙.
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设计与效果[J]
.中国稻米,2007,13(1):40-42.
被引量:11
7
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中国抛秧稻作技术体系及其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43-52.
被引量:56
8
陈鹏狮,米娜,张玉书,纪瑞鹏,蔡福.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09(2):5-9.
被引量:58
9
戴其根,张洪程,苏宝林.
水稻抛秧栽培若干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1998,18(5):18-19.
被引量:20
10
吴骞,方立清,温涛,夏卫东,李淑华.
信阳市水稻种植气候条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85-29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5
1
何世界,宋世枝,段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郭艳辉.
泥质法与营养土法育秧杂草发生量对比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1):114-115.
被引量:1
2
宋世枝,何世界,段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刘继勇.
水稻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42-43.
被引量:2
3
宋晓华,刘秋员,段斌,何世界,李慧龙,甄才红,宋世枝.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优势机理研究综述[J]
.中国稻米,2016,22(3):14-16.
被引量:6
4
王庆志,宋晓华,刘秋员,何世界,彭波,宋世枝.
豫南稻区水稻播期演变及其优化途径[J]
.中国稻米,2018,24(5):73-77.
被引量:9
5
宋晓华,李慧龙,张顺,段斌,何世界,宋世枝,邹俊,史厚东,魏巍.
水稻“泥质法”育、抛秧技术现状及发展[J]
.热带农业工程,2019,43(3):41-4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宋晓华,刘秋员,段斌,何世界,李慧龙,甄才红,宋世枝.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优势机理研究综述[J]
.中国稻米,2016,22(3):14-16.
被引量:6
2
申关望,祁玉良,鲁伟林,徐士库,扶定,霍二伟,李慧龙,沈光辉,田晴.
施氮量对杂交水稻D优3138干物质转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2):23-25.
被引量:6
3
刘秋员,宋晓华,段斌,何世界,李慧龙,王庆志,宋世枝.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4):144-146.
被引量:6
4
宋晓华,刘秋员,彭波,段斌,何世界,李慧龙,张波,宋世枝.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2017,23(6):32-36.
被引量:8
5
陈龙,何世界,张顺.
豫南稻区水稻泥质法育秧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9):64-64.
6
张国彬.
水稻不同播种期试验[J]
.南方农业,2019,13(3):24-25.
7
黄崇兵,王刚,朱佳,王开斌.
持续高温对豫南水稻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
.种业导刊,2019,0(5):18-19.
被引量:1
8
李慧龙,王强,刘晋,段斌,卢兆成,雷海霞,宋晓华,郭咏琳.
豫南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天隆粳6号豫南超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63-63.
9
张强,刘祥臣,段同锋,余贵龙,丰大清,赵海英,李平.
优质稻新源占在豫南稻区的适宜播种期和栽插密度[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4):16-20.
10
徐年龙,于洪喜,叶仁宏,王升,王飞,徐梦彬,周娜娜,王振.
播期和栽插方式对水稻南粳910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7(1):15-21.
被引量:3
1
李国辉,胡跃高,李志坚,张鹏.
青刈黑麦营养积累与积温关系模型的研究(英文)[J]
.中国草地学报,1999,27(5):3-7.
被引量:2
2
马树庆,王琪,徐丽萍,于海,张铁林.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84-285.
被引量:12
3
宋晓华,刘秋员,段斌,何世界,李慧龙,甄才红,宋世枝.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优势机理研究综述[J]
.中国稻米,2016,22(3):14-16.
被引量:6
4
何世界,宋世枝,段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郭艳辉.
泥质法与营养土法育秧杂草发生量对比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1):114-115.
被引量:1
5
李慧龙,宋世枝,段斌,何世界.
水稻泥质法育秧与营养土法育秧经济效益对比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3):59-59.
被引量:4
6
梅从友,王明霞,梅桂芳,颜皆曙.
壮秧剂不同施用方式对秧苗促控作用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2011(2):99-100.
被引量:6
7
孔德胤,智海,张富强,张连霞,韩军.
河套地区覆膜与裸地玉米随地积温变化的生长动态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1):67-70.
被引量:14
8
韩建平.
不同浇水量对大棚番茄育苗质量及早期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109-110.
被引量:5
9
宋世枝,何世界,段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刘继勇.
水稻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42-43.
被引量:2
10
宋世枝,段斌,何世界,李慧龙.
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设计与效果[J]
.中国稻米,2007,13(1):40-42.
被引量:11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