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余热锅炉》
1999年第4期30-32,F003,共4页
同被引文献14
-
1王庆东,冯增健,孙优贤.锅炉热工过程先进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16(5):75-80. 被引量:16
-
2朱德书,姚寿广.横掠针形管(Sounrod)管簇传热和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4,14(4):49-53. 被引量:2
-
3国伟.燃烧系统的两种空燃比调节方法分析[J].有色金属加工,2005,34(4):44-46. 被引量:3
-
4黄文斌.燃气激波吹灰技术[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7(4):16-18. 被引量:3
-
5赵乃成,张启轩.铁合金生产实用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
6陈化民.12 500 kVA硅铁电炉余热锅炉投入试运行[J].铁合金环保协作通讯,1990.
-
7赵钦新;周屈兰;谭厚章.余热锅炉研究与设计[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8黄飞,林向东.针形管在余热锅炉中的应用[J].余热锅炉,1997(4):25-27. 被引量:5
-
9吴超俊.硅铁电炉余热利用:12500KVA硅铁炉余热...[J].余热锅炉,1990(4):32-34. 被引量:6
-
10李志刚,孙丽萍,刘嘉新.热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森林工程,2013,29(4):90-95.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3
-
1惠兆森,贡东辉,孙积文.针形管余热锅炉在硅铁矿热炉上的应用[J].铁合金,2012,43(4):27-31. 被引量:2
-
2郭馨,张生龙,孙积文,惠超.硅铁冶炼炉的烟尘特性及余热回收利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4(5):30-34. 被引量:4
-
3赵钦新,商俊奇,倪永涛,王云刚.我国燃气锅炉的差距和突破(续)[J].工业锅炉,2017,0(6):1-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惠超,惠兆森,庞艳辉,张国栋.硅铁矿热炉余热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铁合金,2014,45(5):58-61. 被引量:2
-
2张亮.硅铁冶炼的新特点[J].科技风,2019(3):135-135.
-
3左鹏.工业硅电炉烟气脱硝方案的选取[J].冶金动力,2019(5):1-3. 被引量:4
-
4时夏蓉.一种超低氮大直径炉胆热水锅炉的设计和制造[J].工业锅炉,2019,0(3):18-23. 被引量:1
-
5张小东.基于硅铁合金节能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铁合金,2019,50(4):42-44. 被引量:3
-
6邓波.硅铁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研究及案例分析[J].矿产综合利用,2019,0(6):18-23.
-
7张自丽.福建省燃气锅炉分布与能效环保调查分析[J].节能技术,2020,38(1):70-74. 被引量:5
-
8肖庆超,宋辛,贾丽娟,李凯,瞿广飞,孙丽娜,宁平.工业硅冶炼烟气双液相脱硫机理分析[J].矿冶,2021,30(1):80-83. 被引量:1
-
9靳苏毅,王登辉,惠世恩,刘长春.天然气低氮氧化物燃烧研究进展与展望[J].节能技术,2021,39(4):291-298. 被引量:18
-
10冯冠煜,王杜佳,陈钧,谢佳,杨章宁,范卫东.一种新型低氮燃气燃烧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验证[J].锅炉技术,2023,54(2):15-20. 被引量:2
-
1赵申.针形管锅炉对流传热系数与烟气流量的关系[J].机电设备,1995(3):25-27.
-
2黄飞,林向东.针形管在余热锅炉中的应用[J].余热锅炉,1997(4):25-27. 被引量:5
-
3赵同渠,王顺昌,谭佩瑶,赵振华.针形管换热元件的研究及其在节能产品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1990(4):36-39.
-
4黄飞,尤国英,林向东.针形管结构参数的优化选择[J].电站辅机,1999(1):18-20.
-
5朱德书,姚寿广.横掠针形管(Sounrod)管簇传热和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4,14(4):49-53. 被引量:2
-
6姚寿广,朱德书,陈育平.两种针形管单排管/单管传热及阻力性能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7,12(2):99-102. 被引量:2
-
7针形管燃油锅炉[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0(2):20-20.
-
8吴小豪,张鹏.某船燃油锅炉二次风布风器结焦问题[J].航海技术,2015(5):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