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王维乐府诗的文献留存和音乐形态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集中考察了王维乐府诗的文献留存和音乐形态;辨析了王维歌诗是否被朝廷音乐机构集中采录《、乐府诗集》与《王维集》所收乐府差异等问题;描述了王维乐府诗的创调、表演、流变、创作等情况。
作者
吴相洲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32,共8页
关键词
王维
乐府
文献留存
音乐形态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吴相洲.
关于建构乐府学的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65-71.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全唐文:第490卷[O].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词话丛编[O].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日本学者冈村贞雄在《古乐府的起源和继承》.笔者译,白帝社,2000年版.
4
日本学者佐藤大志《六朝乐府文学史研究》.笔者译,溪水社,2003年版.
共引文献
22
1
李雯.
从《董娇娆》看汉乐府叙事技巧的发展[J]
.文教资料,2010(36):5-7.
2
傅炜莉.
论西晋乐府诗中故事体歌诗表演方式对内容的影响[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00-105.
3
傅炜莉.
论曹魏乐府诗音乐研究的重要性[J]
.求索,2012(4):129-131.
被引量:1
4
王志清.
乐府文学研究中的“音乐视角”[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4):52-56.
被引量:3
5
王志清.
乐府诗体式因素与音乐的相关性[J]
.文艺研究,2012(10):54-60.
6
柏红秀.
新世纪艺术与唐代文学关系研究问题综述[J]
.江淮论坛,2013(6):150-156.
7
向回.
乐府诗本事与诗歌用典关系试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70-75.
被引量:1
8
廖春艳.
怨诗楚调考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6):90-94.
9
王立增.
关于构建乐府史料学的思考[J]
.河北学刊,2016,36(6):99-104.
10
敬晓庆.
岂惟观乐,于焉识礼——评向回《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2):409-423.
同被引文献
99
1
葛晓音.
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J]
.文学评论,1999(1):76-90.
被引量:26
2
商伟.
论宫体诗[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4):67-75.
被引量:15
3
韩宪臣,毕宝魁.
王维乐府诗初探[J]
.广东社会科学,1991(2):105-108.
被引量:1
4
杨荫浏.
对古曲《阳关三叠》的初步研究[J]
.人民音乐,1956(6):21-23.
被引量:19
5
李昌集.
“苏幕遮”的乐与辞——胡乐入华的个案研究与唐代曲子辞的声、词关系探讨[J]
.中国文化研究,2004(2):22-35.
被引量:9
6
马克.本德尔,付卫.
怎样看《梅葛》:“以传统为取向”的楚雄彝族文学文本[J]
.民俗研究,2002(4):34-41.
被引量:36
7
吴相洲.
论永明体的产生与音乐之关系[J]
.文艺研究,2002(4):119-121.
被引量:4
8
李昌集.
唐代宫廷乐人考略——唐代宫廷华乐、胡乐状况一个角度的考察[J]
.中国韵文学刊,2004,18(3):1-17.
被引量:13
9
蒋寅.
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J]
.文学评论,2000(4):93-100.
被引量:45
10
胡大雷.
宫体诗与南朝乐府[J]
.文学遗产,2001(6):27-3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6
1
柏红秀.
新世纪艺术与唐代文学关系研究问题综述[J]
.江淮论坛,2013(6):150-156.
2
张欣.
论《史记》中乐府诗的文献留存[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1):47-49.
3
闫运利.
论魏晋郊祀歌的留存状况和音乐形态[J]
.音乐探索,2016(3):67-73.
4
柯利刚.
《想夫怜》音乐形态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3):111-116.
5
张东哲.
王维七绝的文体学考察[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6):105-110.
6
潘伟利.
唐代“歌诗”与“吟诗”之辨[J]
.乐府学,2019(2):293-311.
被引量:1
7
宋颖芳.
张祜集乐府留存情况考[J]
.文学教育,2020(30):16-18.
8
廖美玉.
芮挺章《国秀集》的诗学意义与定位——重读吴相洲“歌诗”研究的启发[J]
.乐府学,2021(2):39-81.
9
张艳.
乐府诗《送元二使安西》琴歌形式流变考证及当代演绎[J]
.乐府学,2022(1):91-105.
10
李霖.
周代礼乐表演与乐教教化的融通[J]
.中国音乐,2023(4):107-1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袁寿玉,孙梦青.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朝贡体系下的礼乐传播与文明互鉴[J]
.山东艺术,2024(1):60-71.
2
杨贺.
初唐歌诗入乐与诗风演变新探--以女性形象描写为例[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3):61-67.
3
潘伟利.
声情并茂与弦外之音:“声”与“音”之辨[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39(1):37-43.
4
刘艺.
论《白雪》琴曲源流及风格流变[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4):63-67.
5
陈芯芸,冷卫国.
楚骚与神弦交轨的哀辞——论王维《祠渔山神女歌》的独特性[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12-17.
1
宋颖芳.
论柳宗元乐府诗的文献留存[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45-47.
2
宋颖芳.
李商隐集乐府诗留存情况考[J]
.乐府学,2016(1):39-47.
3
“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2):391-392.
4
宋颖芳,吴相洲.
张籍集乐府留存情况考[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62-65.
5
杨梅,赵璐,单豫,王宬葓.
北川羌族情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视野研究[J]
.民族音乐,2015(6):40-41.
被引量:2
6
梁海燕.
乐府诗风格研究刍议[J]
.乐府学,2012(1):207-218.
7
莱再提.克里木别克.
论哈萨克族的“铁尔麦”艺术[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4):83-87.
被引量:2
8
张欣.
论《史记》中乐府诗的文献留存[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1):47-49.
9
迟乃鹏.
田中玉本《花蕊宫词》羼有他人作[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8(4):11-13.
10
彭钰.
浅谈汉乐府的社会影响及其历史作用[J]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6):135-136.
被引量:2
文学遗产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