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区域开发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PRED协调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跃发展。但经济腾飞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客观地分析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指出PRED协调发展是未来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深入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
刘玉博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商学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13-115,共3页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区域开发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郭熙保.
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当代财经,2002(11):3-8.
被引量:7
2
向冬玲.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J]
.国际资料信息,2007(7):16-21.
被引量:4
3
刘洋,王雅丽,唐德善.
区域PRED系统的综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9,25(12):54-5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译本[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
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环境与发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3
麦多斯.增长的极限[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
朱道元.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AS[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
Becky J. Brown,Mark E. Hanson,Diana M. Liverman,Robert W. Merideth. Global sustainability: Toward definition[J] 1987,Environmental Management(6):713~719
6
曹利军,王华东.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判别原理和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1998,18(S1):51-54.
被引量:19
7
周哲,熊黑钢,韩茜.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J]
.干旱区地理,2004,27(2):266-272.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3
1
马俊.
西部环境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2005(3):184-192.
被引量:9
2
苏明城,张向前.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09(2):134-138.
被引量:8
3
胡荣华,黄瑞霞.
FEEEP相关性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6):8-11.
被引量:1
4
王华,赵现华,刘晶,付瑞鹏.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204-3213.
被引量:32
5
计东亚.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
.江苏商论,2011(3):85-87.
被引量:10
6
仇淑平.
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与企业评价体系构建[J]
.财会通讯(中),2012(2):54-55.
被引量:2
7
崔立志.
能源、经济和环境作用机制及其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3,32(1):32-40.
被引量:5
8
许林.
“环境友好”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约束及对策思考[J]
.中国市场,2013(16):55-56.
9
金宇晖.
湖北省能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4):60-63.
10
叶盛杰,严志强,杨巧玲.
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的区域PRED综合协调度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5,17(5):82-87.
被引量:7
1
孙成彦.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J]
.中国外资,2010(6):177-178.
2
邓延渊.
西部大开发中的PRED问题[J]
.宜宾学院学报,2002,2(3):14-16.
3
林英华,李红.
山东省PRED系统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1-3.
被引量:1
4
赵雅娟,曹康琳,孙贤国,王萍.
广东省PRED系统分析[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1):41-45.
被引量:9
5
林科军.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贫困地区PRED协调的路径[J]
.乌蒙论坛,2008,0(3):21-25.
6
马宇博,范玉凤.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PRED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J]
.价值工程,2016,35(10):50-51.
7
张安禄.
论区域生态经济管理[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6,27(3):61-64.
8
朱奕霖.
浙南畲族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协调的实现途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1):164-166.
被引量:1
9
马晓琴,周跃志.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5-6.
被引量:3
10
章家恩,徐琪.
三峡库区秭归县PRED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
.热带地理,1998,18(3):256-260.
被引量:2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