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声无哀乐论》之“和”与儒家乐论之“和”的相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重要概念,在被普遍认为是形式自律论音乐美学著作的《声无哀乐论》(下文简称《声论》)与儒家他律论的音乐美学体系中都有诸多关于"和"的论述。尽管嵇康之《声论》看似与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但在"和"的观念上又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恰好体现了嵇康与儒家在美学思想深层次上的相通性。
作者
田旭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2-74,共3页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和
嵇康
《声无哀乐论》
儒家乐论
相通性
分类号
J60-0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成复旺.中国美学范畴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1.
2
葛晋荣.中国哲学范畴通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7.
共引文献
3
1
林国敬.
“道”的发现:论道家哲学对人的生存境域的开拓[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5):12-17.
2
林国敬.
“道”的发现:论道家哲学对人的生存境域的开拓[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2):50-55.
3
林国敬.
当代隐喻学视域下的《老子》“有”、“无”概念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2):46-52.
被引量:2
1
徐海东.
音心论——中国古代乐论的轴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6(4):37-43.
2
李坤.
《论语》中所反映的儒家音乐思想及音乐史学线索[J]
.艺术评鉴,2016,0(21):27-28.
3
叶祖帅.
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及其局限[J]
.广东社会科学,1998(3):140-144.
被引量:1
4
李宏峰.
传统礼乐文化的内在张力结构[J]
.中国音乐学,2007(4):5-13.
被引量:5
5
田世高.
浅析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4):25-29.
6
柴莺,王世泰.
解读《溪山琴况》中以“和”为主题的儒家音乐思想[J]
.音乐时空,2014,0(16):77-77.
7
白源源.
略论儒家音乐思想对音乐教学的指导作用[J]
.大家,2010(6):172-174.
8
曹利群.
试论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J]
.音乐研究,1986(2):63-70.
被引量:6
9
张沙沙.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探究[J]
.学周刊(中旬),2012(9):203-203.
10
刘莉.
论嵇康“和声无象”观对儒家乐象论的批判[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4):15-20.
被引量: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