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王阳明“四句教”与佛学关系新解——兼论“无善无恶”非境界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王阳明在阐述"四句教"时颇为犹豫的心态与其一向自信、果断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源在于他意识到"无善无恶"与佛学的"不思善恶"之说极为相似。从理论归属上看,"无善无恶"延续了佛学"作用即性"的思维模式,消解了良知的性善根据。学术界将"无善无恶"阐释为境界的无滞性,此观点不符合王阳明的本意。
作者 王黎芳 刘聪
出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0-34,共5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k19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黄宗羲.明儒学案[C].北京:中华书局,1985:658.
  • 2王畿.王畿集[C].吴震,编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 3王守仁.王阳明全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 4郑晓.今言[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5郭朋.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6徐度.却扫集(卷中)[C].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7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三)[C]//大正藏(第51册).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218.
  • 8宗密.圆觉经大疏钞[c]//大正藏(第14册).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279.
  • 9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M].台北:学生书局.1981.
  • 10陈来.有无之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0.

共引文献7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