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待访录》在清末的传播源、影响及其现代意义--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为线索 被引量:10

Towards Spread,Influence,and Modern Significance of Waiting for the Dawn in Late Qing Dynast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为线索,阐述了《待访录》在清末中国的传播源、影响及其现代意义。《待访录》作为一个抗议专制皇权的民权寓言出现在清末中国的思想界,以杭州与温州瑞安为中心向广东、上海、四川、湖南等地传播,成为推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ased on Sun Baoxuan's Diary of Wangshan Cottage,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Huang Zongxi's Waiting for the Dawn,a plan for the Prince in late Qing Dynasty,as well as its modern significance.As a fable of civil rights intended to protest or remonstrate despot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Waiting for the Dawn spread from Hangzhou and Wenzhou to Guangdong,Shanghai,Sichuan and Hunan,and finally it became the guiding thought that pushed the 1911 Revolution forward.
作者 杨际开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34,共12页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黄宗羲 清末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民权 Huang Zongxi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1911 Revolution civil righ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从道德主体到法政主体--以程朱理学与永嘉事功学之间的交汇与转换为线索》,载《政治思想史》,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所,2011年第2期.
  • 2梁启超.《广诗中八贤歌》,《新民从报》第三号,1902年.
  • 3吴仰湘.朱一新、康有为辩论《新学伪经考》若干史实考——基于被人遗忘的康氏两札所作的研究[J].文史哲,2010(1):59-72. 被引量:7
  • 4易鼎所写.《中国易以弱为强说》[J].湘报,.
  • 5.《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A]..《粱启超论清学史二种》[C].,.第488页.
  • 6小野和子.《关于孙文赠送南方熊楠(原君原臣)一书的若干问题》,收入《孙文研究》十四号,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发行,1992年10月.
  • 7.《太炎文录初编》卷一[A]..《章太炎全集》第四册[C].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第75—77页.
  • 8潘光哲.《划定“国族精神”的疆界--关于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收入徐兴庆编.《东亚知识人对近代性的思考》,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293-357页.
  • 9近藤一成.《宋代永嘉派叶适的华夷观》[J].史学杂志,:54-54.

二级参考文献16

  • 1朱维铮.康有为和朱一新[J].中国文化,1991(2):37-45. 被引量:5
  • 2江中孝.19世纪90年代初期岭南学术界的一次思想交锋——以朱一新和康有为对《新学伪经考》的论辩为中心[J].广东社会科学,2006(5):121-128. 被引量:7
  • 3康有为.《答朱蓉生书》,《康有为全集》第一集,第322页.
  • 4曹美秀.《朱一新与康有为-以经学相关问题为讨论中心》[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台北),(2006).
  • 5张勇.《也谈<新学伪经考>的影响:兼及戊戌时期的“学术之争”》,见蔡乐苏,张勇,王宪明.《戊戌变法史述论稿》,第192-200页.
  • 6朱一新自定.《佩弦斋文存》卷上.见朱怀新编.《拙庵丛稿》,光绪二十二年(1896)顺德龙氏葆真堂藏板.
  • 7朱一新.《来书一》,《义乌朱氏论学遗札》,光绪乙未(1895)菁华阁刻本,第26页上.
  • 8朱一新.《康长孺复朱先生书》,《朱蓉生康长孺往来书札》,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抄本,原书未标页码.
  • 9朱一新.《来书三》,《义乌朱氏论学遗札》,菁华阁刻本,第48页上.
  • 10朱一新.《答长孺第三书》,《佩弦斋文存》卷上,第16页下.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77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