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语用学对现代修辞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语用学与修辞学都研究言语交际,关注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手段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学术传统,语用学和现代修辞学在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西方语用学揭示的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构想,对现代修辞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有借鉴之处。
作者
唐建萍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yzc09028)"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语用学
现代修辞学
跨学科
影响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pp.41 -58.
2
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1986/1995.
3
耶夫.维索尔伦著,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Jaffe. A. "Review of Jef Verschueren' s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in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30 (2001), pp. 104 - 106.
5
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陈望道语文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V页.
6
Green, G.. P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Hillslade, NY: LEA Publishers, 1996, p. 2.
7
Hauser, G. A. Introduction to Rhetoric Theory. New York: Waveland Press Inc. , 1986,pp. 38 -40.
8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pp. 55 -56.
同被引文献
5
1
尹小芳.
交际修辞的语用分析探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21-23.
被引量:7
2
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胡曙中.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
4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63.
5
鞠玉梅.
从西方修辞学的新理论看修辞学的发展趋势[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1):63-6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
1
秦建华.
语用修辞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135-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萌.
论英语专业精读课中语篇教学模式的运用[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5(1):61-63.
1
王珏平.
现代修辞学初探[J]
.青年与社会,2013(9):280-280.
2
禺雨.
熔千家之法 辟一已之径──论宗廷虎教授的修辞学研究方法[J]
.云梦学刊,1994,15(1):88-92.
被引量:2
3
郭坤荣,韩琳,王佳.
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
.才智,2009,0(3):67-67.
4
陈凤雏.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教学[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30-32.
被引量:1
5
郑娟.
浅论隐喻及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
.社科纵横,2004,19(4):186-187.
被引量:13
6
罗左毅.
翻译中文化内涵的同相迁移与异相迁移[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116-119.
7
王祥.
二语习得中“回避”现象研究的复杂性表现[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0):158-160.
8
冯淑玲.
谈模糊修辞[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1):138-138.
9
宋扬.
现代修辞学中风格研究的两个问题[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1):72-73.
10
马荣.
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J]
.大家,2010(23):180-180.
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