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家与社会的对话: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内涵解读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民调解从其产生之时,就有争取民众的政治意图在内,在当前同样如此。不过在具体策略上,随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多元化、人际关系的陌生化,法言法语已有了生存的空间,但调解组织在被重构的同时,如何保持其社会自治组织的本质还是个难题。
作者 王存河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1年第6期21-25,共5页 Western Law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78.
  • 2霍存福.法谚: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汉语谚语的法文化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44-154. 被引量:23
  • 3谢觉哉.在司法训练班的讲话[M]//谢觉哉沦民主与法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56-159.
  • 4左卫民.中国基层纠纷解决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36.
  • 5董磊明.2008.宋村的调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
  • 6[日]高见泽磨.现代中国的纠纷与法[M].何勤华、李秀清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

二级参考文献5

  • 1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编],温端政.中国谚语大全[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 2怀效锋.大明律[M]辽沈书社,1990.
  • 3(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M]中华书局,1983.
  • 4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文物出版社,1978.
  • 5霍存福.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6):5-1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79

同被引文献11

  • 1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特征分析[J].中外法学,1995,7(4):10-17. 被引量:63
  • 2胡位钧.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变革与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352-356. 被引量:25
  • 3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M]//朱晓阳,侯猛.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4-115.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7,273,276.
  • 5陆思礼.毛泽东与调解:共产主义中国的政治和纠纷解决[C]//强世功编.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79-192.
  • 6科恩.现代化前夕的中国调解[M]//强世功.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88-90.
  • 7钟立秋,崔永福.人民调解实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22.
  • 8减乃康.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权力格局变迁[J].社会科学研究,2000(6):10-12.
  • 9宋林飞.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M]//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33.
  • 10徐昕.迈向社会自治的人民调解[J].学习与探索,2012(1):87-8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