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师陀创作个性生成的地域文化含蕴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现代文坛上的许多作家相比,师陀似乎有着更为强大的个性。从早年得到的"不愿与人为伍的艺术的性格"①的赞美到晚年收获的"创作有独自的风格,即一般不为俗流所注目,但在文学史上将永远是坚实的存在"②的评价,师陀留给文学史最大的魅惑似乎就是他和他作品卓尔不群的风姿。在创作的大部分时间里,师陀行走于启蒙一途,承继鲁迅对国民精神和历史文化的理性烛照,又将左翼作家直面现实、书写苦难的气魄,京派作家坚守诗美、关注人性的热情与现代派作家质疑命运、探究终极的哲思融入其中,艺术化地表达对于人的尊严、和谐的生命境界和永恒价值的追求,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创作风致和文化品格。
作者 王欣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与河南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1B23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刘西渭.读《里门拾记》.文学杂志,1937,.
  • 2楼适夷致师陀信,转引自刘增杰.《心灵之约--友人书简中的师陀》,《师陀全集》8,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80页.
  • 3赫姆林·加兰:《破碎的偶像》,刘保瑞等译,《美国作家论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4—85页
  • 4王富仁.论当代中国文化界.新华文摘,2002,(3).
  • 5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谈美》,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
  • 6师陀.《马兰·小引》,《马兰》,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1月版.
  • 7胡兰成.天地,1944,:20-20.
  • 8苏汶.文人在上海[J].现代,1933,(2):281-282.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