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被引量:
5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一)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林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行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的禾草/是那么细...
作者
王文彬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7,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人
戴望舒
现代
抒情方式
写实手法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9
1
姚万生.
超现实主义与戴望舒《灾难的岁月》[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4):129-134.
被引量:2
2
张新.
戴望舒诗中的吴越文化情愫[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3):119-124.
被引量:2
3
常立霓.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20-124.
被引量:2
4
寻梦者之歌[J]
.中国文学研究,1996(2):71-75.
被引量:1
5
王佐良.
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J]
.文艺研究,1983(4):27-36.
被引量:38
6
阙国虬.
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J]
.文学评论,1983(4):31-41.
被引量:16
7
李怡.
论戴望舒与中西诗歌文化[J]
.中州学刊,1994(5):70-75.
被引量:2
8
王泽龙.
寻找精神的家园──论戴望舒诗歌的抒情主体形象[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5(3):66-70.
被引量:6
9
龙泉明.
中国新诗第二次整合的界碑[J]
.中国社会科学,1996(5):126-139.
被引量:9
10
罗振亚.
戴望舒诗歌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J]
.文艺理论研究,2001(3):89-9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韩振华.
另一种叙事:影像中的1946~1949[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70-72.
被引量:2
2
王布新.
论戴望舒诗歌抒情自我的嬗变[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75-79.
3
刘晨,高大伟.
地域文化视角下戴望舒诗歌的诗性文化构建[J]
.现代交际,2016(5):78-85.
4
尤淇.
论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现代性与古典继承性[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1):176-178.
5
杨兴玉,胡斌.
从诗歌文本看戴望舒心路历程[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91-9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芳媛,李石友.
镜头叙事建构下中外影片艺术鉴赏研究——以抗战影片为例[J]
.北方文学(中),2017,0(3):227-229.
2
丁敏.
数字媒体时空叙事特性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18):45-46.
被引量:1
1
金立群.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2(01S):32-33.
2
徐蕊.
由《我用残损的手掌》看戴望舒的诗风[J]
.文学教育,2007(3):60-62.
3
韦文华.
品读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国人赤子爱国情怀[J]
.语文建设,2014,0(10Z):35-37.
被引量:1
4
魏芸洁.
苦难与信念——解析戴望舒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9):5-6.
被引量:3
5
石卉芸.
《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创意[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8(10):39-40.
6
易彬.
“残损的手掌”:艺术与现实的交融——戴望舒诗《我用残损的手掌》简析[J]
.扬子江(诗刊),2005,0(2):34-35.
7
雷巧旋.
从“雨巷”到“我用残损的手掌”——试论戴望舒的诗路历程[J]
.阅读与写作,2005(12):4-6.
8
王文彬.
戴望舒晚年的诗歌创作[J]
.新文学史料,2002(3):133-141.
被引量:1
9
王立宪.
诗歌的尺度[J]
.文艺评论,2007(2):79-80.
10
万龙生.
从废韵到复韵——戴望舒创作的否定之否定[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3-57.
被引量:1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