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的文人社团构成了的新的民间形态,知识界的报纸杂志作为平台显示了思想的多样性。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对于“新民间”的理解各不相同,他们身边的青年团体也色泽各异。有的身在山林,志在台阁;有的自我流放到十字街头,走反抗的路;有的则躲在象牙塔里冷眼看世。不过这些“新民间”群落都不是封闭的,乃是“人各有己、自他两利”意识的载体。人人回到自身,而不是成为别人,这是这些民间性团体的基本特点。这些不同的选择,构成了新的文化的一种生态。自下而上的文化生长过程,要比自上而下的官方文化理念更有生命的活力和创造性。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6期23-30,共8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