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国际制度理论探析
被引量:
4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本文对西方在国际制度研究中新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认知学派的一些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分析了各派理论上的长处和弱点。最后。
作者
李钢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关键词
西方
国际制度
新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
认知学派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1
1
任东来.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制理论[J]
.欧洲研究,1999,20(2):26-34.
被引量:6
2
苏长和.
重新定义国际制度[J]
.欧洲研究,1999,20(6):22-27.
被引量:16
3
刘杰.
论转型期的国际机制[J]
.欧洲研究,1997,18(6):37-43.
被引量:9
4
张爽.
论国际制度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J]
.国际观察,1998(5):42-45.
被引量:2
5
翟崑.
三论亚欧会议:承载东西方的平台[J]
.世界知识,2004(21):67-67.
被引量:1
6
任东来.
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J]
.国际问题研究,2000(6):49-54.
被引量:9
7
卢光盛.
亚欧会议:机制和绩效[J]
.国际论坛,2005,7(2):1-6.
被引量:10
8
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亚欧会议"课题组.
亚欧会议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6):39-47.
被引量:2
9
刘建飞.
简析多边主义的历史演变[J]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122-132.
被引量:19
10
张浚.
从亚欧会议进程看发展国际关系的“欧洲模式”[J]
.欧洲研究,2006,24(1):3-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陈晓进.
“国际制度”概念辨析[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4):20-23.
被引量:6
2
王亚栋.
构建一种可行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对“上海五国”的国际机制理论解读[J]
.今日前苏联东欧,2001(2):78-82.
3
卢晨阳.
亚欧会议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J]
.教学与研究,2007(8):63-69.
被引量:2
4
杨成.
国际秩序的三大选择与国际制度理论——在霸权和均势之后[J]
.社会科学,2002(5):30-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胡爱敏.
论国际制度视野中世界和平的构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1):86-89.
2
叶江,谈谭.
试论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及其缺陷——以国际安全制度与人权制度为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42-49.
被引量:19
3
林钟高,徐虹.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理由与国家利益的调整——从国际制度合作理论角度的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5):73-83.
被引量:2
4
卢晨阳.
试析中国的周边地区多边外交[J]
.思想战线,2008,34(1):119-120.
被引量:1
5
苏云婷,靳继东.
世界秩序范式: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路径选择[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1):44-49.
6
叶江,殷翔.
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权力观之比较分析--兼谈不同权力观对当代国际格局的不同理解[J]
.国际政治研究,2008,29(1):131-142.
被引量:14
7
胡振宇,龙隆,曹钟雄.
从国家视角看发展远洋渔业的战略价值[J]
.中国渔业经济,2008,26(6):85-89.
被引量:13
8
李海龙.
论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性——一个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1-5.
被引量:1
9
刘舸,张三南.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概念分析[J]
.台湾研究,2010(3):28-32.
被引量:6
10
王在亮,高英彤.
国际政治学中“区域”概念重构及现实考量[J]
.太平洋学报,2013,21(1):20-31.
被引量:7
1
宋伟.
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概述与思考[J]
.东南亚研究,2001(4):49-53.
被引量:2
2
罗晓云.
国际制度理论流派及其争论[J]
.岭南学刊,2001(6):68-70.
被引量:1
3
徐正京.
国际制度理论的新趋势——论理性主义的局限和建构主义的优势[J]
.国际论坛,2006,8(6):10-13.
4
罗晓云.
国际制度理论流派及其争论[J]
.东南亚研究,2001(2):66-68.
被引量:1
5
王传兴.
“双层次博弈”理论的兴起和发展[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5):36-39.
被引量:17
6
董礼胜.
中国学者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基于2010年“中国人看欧盟”调查的实证研究[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5):72-85.
7
王明国.
失衡的对话:国际法学与国际制度理论的发展[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12(2):106-131.
被引量:3
8
燕玉叶.
认知国际制度理论与朝核危机[J]
.韩国研究论丛,2007(3):46-61.
9
刘雪莲,马轶伦.
论国际制度视角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迁[J]
.学习与探索,2010(5):108-111.
被引量:1
10
张清敏.
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J]
.国际政治科学,2008(3):71-101.
被引量:29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