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威权主义政治模式形成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出处
《当代亚太》
CSSCI
2000年第1期42-46,共5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同被引文献62
-
1贺圣达.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现状与趋势[J].东南亚南亚研究,1999,0(3):37-45. 被引量:4
-
2李文.NGO与东南亚政治社会转型[J].东南亚研究,2004(4):24-27. 被引量:12
-
3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的社会生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71-78. 被引量:4
-
4张亚泽.发展中国家转型中的政治合法性危机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5):19-23. 被引量:24
-
5陈峰君.威权主义概念与成因[J].东南亚研究,2000(4):68-73. 被引量:30
-
6李文.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J].当代亚太,2005(9):21-27. 被引量:9
-
7孙景峰.新加坡立法体系与人民行动党[J].南洋问题研究,2005(4):7-12. 被引量:5
-
8丁宏.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国际非政府组织[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6):101-106. 被引量:25
-
9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37.
-
10[美]萨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刘衍玲.浅析东南亚国家“威权政治”中的民主化因素——以新加坡“威权政治”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S1):132-135.
-
2张新文.论多元与互动进程中的政社关系——以越南、缅甸、泰国等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98-102. 被引量:1
-
3张月.马来西亚政治转型的特点分析[J].东南亚,2005(4):11-16. 被引量:1
-
4李和颖.2006年中国学术界新加坡研究新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79-84. 被引量:1
-
5许开轶,李晶.东亚威权政治体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8(3):134-137. 被引量:4
-
6李炳烁.新权威主义、立宪政体与东亚法治转型[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2):12-17. 被引量:11
-
7刘绵锦.新加坡威权政体的新解读:从现代化的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81-85.
-
8耿长娟.马来西亚政府的改革与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1(8):14-18.
-
9王洪涛,唐宏刚.论经济绩效对东南亚威权政体合法性的建构与解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99-101.
-
10许开轶.东亚威权政治转型的动因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6):100-105. 被引量:2
-
1徐敏.当代东南亚国家政治民主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90-93.
-
2卢冬霜.浅析市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5. 被引量:1
-
3傅铁山.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感[J].中国天主教,2001(4):6-7.
-
4波兰能够而且应该做得更好[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2):14-16.
-
5王仕民,王功敏.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1-3.
-
6尹保云.巴西与韩国的“官僚-威权主义”比较[J].拉丁美洲研究,1998(5):44-49.
-
7许耀桐.论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J].探索与求是,2003,0(4):4-6.
-
8蔡如鹏,徐天.六中全会全解读——六中全会:制度反腐新起点[J].中国新闻周刊,2016,0(41):16-25.
-
9李霞.论腐败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10):179-180.
-
10朱义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切实解决“冷硬横推”[J].公安研究,2002(1):4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