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8
-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被引量:347
-
2王俊华.试论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4):91-95. 被引量:1
-
3张永水.如何在桥梁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76-77. 被引量:7
-
4杨富营,姚东伟.浅析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7):12-14. 被引量:24
-
5廖连莹,郭贯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刍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107-109. 被引量:9
-
6夏泉.试论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1999,(3).
-
7肖星.浅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上海大学学报,1997,(2).
-
8袁剑波.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中国大学教学,2000,(5).
-
9白银.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勤保障工作[J].武警医学,1997,(1):5-8.
-
10郭淑英,戴万津.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C].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14
-
1王艳.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人才的培养[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7(6):131-132. 被引量:2
-
2宋巍,李鹏飞.公共价值人假设视野下的人才综合素质三维测评[J].中国市场,2006(40):50-51.
-
3吕霞飞.高等医专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6):741-742. 被引量:2
-
4刘浩宇,刘锡仪.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J].医学教育,2000(6):5-9. 被引量:17
-
5王志强.“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唐山学院学报,2007,20(4):74-76. 被引量:5
-
6鲁本录.知识经济下的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4):117-118.
-
7鲁保富.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0(6):81-85. 被引量:14
-
8马爱林.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创新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1):76-78.
-
9徐闯,李洪升,平旭高.开设综合性、研究型的理论力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4):63-65. 被引量:10
-
10刘建勋,侯小梅.“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74-7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24
-
1柴立元,何德文,闵小波,黄虹,彭兵,张传福.有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2):70-72. 被引量:10
-
2寻亚利.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8,6(27).
-
3李朝晖,陈莹莹,林君.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S1):329-331. 被引量:12
-
4李俊.浅析民警在职培训课程体系改革[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1):51-52. 被引量:3
-
5陈芳,戴肖松.护理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4,11(6):72-73. 被引量:5
-
6罗美媛.高等护理教育的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9(1):72-75.
-
7张先庚,杨翔宇,刘红华,高静,梁小利.《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S2):200-202. 被引量:2
-
8王卫平.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创新教育[J].品牌(理论月刊),2010(7):74-80. 被引量:1
-
9康贻军.新形势下高师院校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消费导刊,2009,0(8):178-178.
-
10邱光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学术交流,2013(S1):172-17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