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59
-
1李小青.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剖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27-30. 被引量:19
-
2周谊,叶峰.论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冲突[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91-93. 被引量:4
-
3陈至立.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导师座谈会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5):1-3. 被引量:11
-
4唐卫东,阚茹.博士论文创新的两个根源及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5-6. 被引量:11
-
5原长弘,陈金贤.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博士生教育改革:由来、趋向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67-70. 被引量:2
-
6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汇总小组.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4):4-9. 被引量:7
-
7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课题组.我校与国外著名大学培养博士生的对比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4):10-13. 被引量:2
-
8沈文钦,王东芳,赵世奎.博士就业的多元化趋势及其政策应对——一个跨国比较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5(2):35-45. 被引量:69
-
9李瑛.浅谈高校导师制中的师生合作关系[J].交通高教研究,2004(4):45-46. 被引量:5
-
10陈桂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事态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3):39-4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10
-
1李武,王欣.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学术规范的恪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9):76-77. 被引量:7
-
2刘晓清,盛瑞媛,王爱霞,秦树林.莱姆病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报告)[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22(4):398-399. 被引量:1
-
3李秉超,吕淑霞.提高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素质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0(12):84-86. 被引量:3
-
4廖良才.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谈我校博士生培养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3):43-45. 被引量:3
-
5王玉杰,刘港.我国不同层次高等教育质量要求新探[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3):30-32. 被引量:2
-
6于谨凯,单春红.博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2):67-69. 被引量:3
-
7黄合来,李春阳.工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的六个要素[J].高教学刊,2016,2(9):7-10. 被引量:5
-
8马天,孙丽坤,王寿鹏.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现状与进展——基于CNKI1130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21,9(2):47-57.
-
9刘尧.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21-24. 被引量:18
-
10王俐.加强培养过程管理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33-35.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65
-
1杨静,高虹.谈博士生培养中的过程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90-92. 被引量:5
-
2郑冬梅,刘二莉.借鉴ISO9000标准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98-100. 被引量:6
-
3李善军,廖庆喜.农业院校工程技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S1):172-176. 被引量:12
-
4赵峰.全球化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冲击及其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123-125. 被引量:5
-
5赵峰.浅探研究生创新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113-113. 被引量:2
-
6许之,胡皓全.对建设工科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2(1):50-51. 被引量:13
-
7方萍.当代博士研究生群体功能的发挥与调控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6):26-27.
-
8王仙园,周娟,罗羽,张庆玲,罗晓凤.论护理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13):27-29. 被引量:13
-
9宋晓峰,钱志余,胡志忠,王惠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式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2):69-72. 被引量:3
-
10周晓茵.1996~2003年牡丹江地区莱姆病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2):159-159. 被引量:3
-
1张英.韩国博士生教育[J].湖南研究生教育,1997(2):71-72.
-
2李盛兵.德国博士生教育高水平的历史探因[J].高等教育研究,1994,15(2):63-69. 被引量:7
-
3郭继民.博士生创新教育之我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72-76. 被引量:4
-
4教育视点[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1):2-3.
-
5刘鹏飞.博士的智慧[J].黄金时代(上半月),2006,0(7):14-14.
-
6徐希元,李佑颐,穆荣华.博士生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J].江苏高教,1997(4):84-87. 被引量:3
-
7钱颖一,陈骁.美国的博士生教育[J].上海教育,2002(19):52-53.
-
8金海燕,陈凯旋,马辉.论研究型大学博士生会的功能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5(8):47-49.
-
9曹惠容.当代美国博士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2-33. 被引量:1
-
10吴佑寿,林功实,罗延秀.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完善博士生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9,11(2):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