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感”理论的成因及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感物"说又称"物感"说。感物观念最早见于《易经》,感物说真正进入诗学理论始于《乐记》,而发展成熟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人合一是它的哲学基础。感物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理论之一,开启了"言志"和"缘情"的诗学传统,影响深远。
作者
李梅
黎超辉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26-28,共3页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交感
天人合一
“感物”说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杜黎筠.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研究和诠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
成旺复.神与物游:中国传统审美方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
张海婷.先秦时期感物说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7,.
4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5
薛富兴.
魏晋自然审美概观[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19-25.
被引量:16
6
周伟民,萧华荣.《文赋》、《诗品》注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7
张柯.
六朝文论中的感物说[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4):17-19.
被引量:3
8
钟嵘.诗品序[A].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M].,..
2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M].,..
3
.《晋书·谢安传》[M].,..
4
王羲之.《兰亭集序》[M].,..
5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M].,..
6
.《宋书》列传第五十三《隐逸》孔淳之传[M].,..
7
.《南齐书》列传三十五《高逸》褚伯玉传[M].,..
8
.《梁书》列传第四十五处士王籍传[M].,..
9
谢灵运.《过始宁墅》[M].,..
10
谢朓.《晚登三山望京邑》[M].,..
共引文献
24
1
薛扬.
论融会山水画与人格美的山水精神[J]
.艺术百家,2006,22(4):118-122.
被引量:3
2
何玲玲.
物感说的形成基础和发展轨迹[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2):83-86.
3
陈世杰.
诗味的本质特征及辨味批评的审美目的[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6):68-71.
4
张利群.
论刘勰“意象”的动态创造与三重意义建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6):47-52.
被引量:1
5
张小虎.
论汉魏六朝海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2):17-19.
6
陈迎辉.
魏晋士文人的自然生存美学[J]
.学术交流,2010(4):31-35.
7
陆庆祥.
游与玩的休闲审美特征分析[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4):23-25.
8
梅启波.
多重维度下文本概念的重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5):111-114.
被引量:1
9
迟婕.
美在自然——论《画山水序》中自然审美问题[J]
.商,2013(21):351-351.
10
潘光繁.
穿行在诗歌里的千古意象——论明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美学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3):62-63.
被引量:1
1
周毅.
情感·法度[J]
.上海文学,1992,0(7):75-80.
2
蔡德莉.
试论“感物说”的起源与发展[J]
.文学教育,2016(3):116-119.
3
张柯.
六朝文论中的感物说[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4):17-19.
被引量:3
4
鲁雅雯.
试析《文心雕龙》“感物”说的理论建构[J]
.参花(下),2016,0(5):149-151.
5
马慧娜,宋菲.
《文心雕龙》“感物”说探析[J]
.长城,2014,0(06X):169-170.
6
邵琳琳.
“感物说”与“模仿说”中主客体情感关系之比较[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6):267-267.
7
朱佩佩.
“感物说”与“摹仿说”之比较[J]
.铜陵学院学报,2013,12(3):98-100.
8
盖晓明.
论六朝“感物说”的特殊意蕴[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8(6):1-6.
被引量:1
9
黄声波.
中西诗学论诗之若干比较[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51-56.
10
刘曼华.
论刘勰“江山之助”说的形成[J]
.宜春学院学报,2016,38(11):97-10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