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网络犯罪的防控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跨国性、专业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分子常常连续作案等特点,因此,深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
方菲
机构地区
武汉市人民警察培训学院
出处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1-93,共3页
Journal of Wuhan Public Security Cadre’s College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类型特点
防控对策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冀莹.
机器对现代刑事司法的影响[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24(1):70-72.
被引量:2
2
梅永超,韩洋,王扬.论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及防控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
3
刘品新.
论网络时代侦查模式的转变[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18(1):74-77.
被引量:23
4
李双其.
网络犯罪侦查[J]
.公安大学学报,2001,17(3):68-73.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董玉庭.
再论计算机犯罪概念[J]
.当代法学,2005,19(6):66-71.
被引量:8
2
刘宪权.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及其基本精神[J]
.法学,2006(12):69-77.
被引量:34
3
周雄文.
人权观念的彰显和理性回归——对罪刑法定主义历史嬗变的归结[J]
.河北法学,2007,25(11):60-66.
被引量:1
4
丁杰等撰稿,何家弘.证据调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张玉镶,文盛堂.当代侦查学[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6
叶跃.
信用卡诈骗罪的新解读——以拾卡使用司法解释为视角[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3(2):69-71.
被引量:1
7
杨春洗,秦秀春.
刑法上计算机犯罪概念之提出[J]
.法学论坛,2000,15(3):57-63.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32
1
赵印.
大数据侦查的底层逻辑与规制路径[J]
.公安学研究,2023,6(4):82-95.
被引量:2
2
李双其.
论侦查思路的转换——基于中国的侦查环境分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2):48-52.
被引量:1
3
杨青.
计算机犯罪的侦查取证[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6):35-37.
被引量:5
4
虞正伟,宫路.
网上银行犯罪特点分析及其对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5):175-178.
被引量:2
5
乔洪翔,宗淼.
论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要视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6):49-57.
被引量:12
6
修文群.
基于GIS的网络犯罪空间管理系统设计[J]
.地理研究,2006,25(5):939-948.
被引量:9
7
何凌.
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先期处置[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38-40.
被引量:1
8
余宏明,霍跃进,倪学友.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3):88-90.
被引量:2
9
龚德忠.
网络侦查方向学科建设的思考[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21(4):115-117.
被引量:1
10
刘品新,戴士剑.
论电子物证的鉴定[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20(5):81-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
1
雷中坚.
浅谈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J]
.社科纵横,2008,23(2):108-109.
被引量:4
2
[关]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
[法]乔治·索雷尔.论暴力-世纪人文系列丛书[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美]尼古拉斯·尼葛罗庞帝.数字化生存[z].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5
[美]加斐诺.莫林,爱德华·A·卡瓦佐.赛博空间和法律:网上生活的权利和义务[z].王月瑞,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6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Z].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
杨经德,胡子龙.
浅议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控制[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1):64-68.
被引量:3
8
黄伶俐.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征及防范对策[J]
.铜仁学院学报,2009,3(1):130-132.
被引量:3
9
王曼.
浅谈计算机网络犯罪[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4):386-386.
被引量:4
10
许静.
新媒介生态下热点事件传播的特点、影响及监管探讨[J]
.中国出版,2011(4):31-3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薛冰,孙永兴.
论网络媒介事件的法律规制[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26(2):57-59.
2
谢莉波,刘国伟.
武汉市硚口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28(1):50-55.
3
薛超超.
试论犯罪学视阈下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6):67-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纪芳.
网银支付的陷阱与防范策略[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0):108-109.
被引量:1
1
赵蕾.
论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案件的侦查[J]
.魅力中国,2014(8):311-311.
2
石妥.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8(5):147-149.
3
陈敏华.
俄罗斯新的政治上层人物[J]
.国际观察,1996(1):43-45.
4
许昆,巩丽萍.
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及侦审策略[J]
.净月学刊,1999,0(4):18-20.
被引量:1
5
李成言,庄德水.
行政执法职务犯罪:类型、逻辑与对策[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3-8.
6
赵泽碧.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05(5):163-165.
被引量:1
7
刘红凛.
政党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制约因素[J]
.理论与改革,2008(5):45-47.
被引量:1
8
贾占林.
钓鱼的联想[J]
.中国监察,1996,0(5):43-44.
9
邵书慧.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查与法律思考——基于淮南市八公山区的调查[J]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5-116.
被引量:1
10
陈晓倩.
关于环保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调研报告[J]
.特区法坛,2013(7):27-31.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