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生视角下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文化系统中,共生主体是人或由人构成的组织,文化资源是共生的纽带,满足共生的约束条件因共生情境而定。文化共生分为互斥型共生、互补型共生、和谐型共生三种模式。在互补型共生模式中,又存在文化资源交换和文化资源分享两种共生关系。和谐型共生模式是文化共生的最高境界。本文从文化共生的不同模式来解读当下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共生关系。
作者
谭晓静
机构地区
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88,共4页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关键词
共生
民族地区
文化旅游
发展
分类号
F127.8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1
胡守均.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
http://baike.baidu.corrr/view/4233444.htm.
4
谭晓静,许宪隆.
城市互动中的“80后”女工——卡铺工作史研究[J]
.青年研究,2009(6):11-19.
被引量:1
5
袁年兴,谭晓静.
共存与共赢:民族共生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新疆社会科学,2010(1):53-59.
被引量:6
6
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gaikuang/sd.htm.
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38e77010097d.html.
8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风笑天,赵延东.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1997(5):91-98.
被引量:45
2
胡鞍钢,温军.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58.
被引量:22
3
刘娟,于庆东.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5):69-71.
被引量:9
4
郭星华,胡文嵩.
闲暇生活与农民工的市民化[J]
.人口研究,2006,30(5):77-81.
被引量:24
5
青井和夫著,2002,《社会学原理》,华夏出版社.
6
相马纪公,1970,《欧美的OD技术工学的最新动向》,《第19次欧美“动态组织”研究调查报告》,产业能率出版部.
7
Mills, T.M., 1967, The Sociology of Small Groups, Prentice - Hall.
8
片冈德雄,森译,1971,《小群体社会》,《至诚堂》.
9
王希恩.
科学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J]
.民族研究,2007(6):5-7.
被引量:10
10
余晓敏,潘毅.
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J]
.社会学研究,2008(3):143-171.
被引量:144
共引文献
8
1
徐广玄,哈正利.
发展巩固边疆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与保障——以乌拉特后旗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4):19-24.
2
涂绪谋.
论旅游的第七要素“思”[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107-112.
被引量:8
3
杨从明,任晓冬.
生态文明视野下矿产资源开发模式探讨[J]
.资源与产业,2013,15(6):103-108.
被引量:1
4
梁润萍.
“共生互补”理念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9-54.
被引量:2
5
李宗良.
旅游翻译特点及技巧[J]
.商,2015,0(52):167-167.
被引量:1
6
韦佳灵,黄文吉.
广西南丹县民族文化共生与地区文化发展[J]
.文学教育,2017(9):96-97.
7
刘占勇.
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理想类型:机制与系统——基于“共生互补”理论的认知和探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1-25.
被引量:3
8
朱碧波.
再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1-49.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115
1
马胜清.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及经济效应[J]
.社会科学家,2021,36(5):101-106.
被引量:33
2
藏族第1—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J]
.中国藏学,2010(S1):117-119.
被引量:1
3
张广瑞.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一)——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
.旅游学刊,1998,13(2):49-53.
被引量:63
4
童成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
.建筑与文化,2014(2):109-110.
被引量:40
5
张金鹏.
多民族地区乡村民族社区发展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49-52.
被引量:8
6
党道培.
旅游地产行与居的美妙结合——访夏荣生[J]
.建筑与文化,2005(1):36-39.
被引量:1
7
张维.
小议我国旅游地产的发展[J]
.中国商界,2008(2):179-179.
被引量:1
8
陈跃中.
大景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框架探索[J]
.建筑学报,2005(8):36-40.
被引量:19
9
肖海林,闻学.
超级竞争条件下企业整体管理的基本维度与共生型控制模式——一个描述性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06,22(12):131-141.
被引量:6
10
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刘靖波.
旅游地产的特征及金融投资风险问题研究[J]
.广西金融研究,2007(2):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韦佳灵,黄文吉.
广西南丹县民族文化共生与地区文化发展[J]
.文学教育,2017(9):96-97.
2
骆高远.
我国的“文化旅游地产”及其文化形态[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4):16-23.
被引量:2
3
向程,唐仲霞,刘梦琳,邵利.
基于旅游企业视角的民族社区旅游多主体共生协调机制研究——以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故土园为例[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2):76-84.
被引量:6
4
朱旭光,李涛,王秀萍.
基于协同论的传统村落“景村融合”空间发展路径[J]
.民间文化论坛,2021(6):26-32.
被引量:3
5
李广宏,张玉璘.
旅游产业的共生协作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2):89-98.
被引量:2
6
占永志.
基于共生理论的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景德镇为例[J]
.市场论坛,2022(8):13-19.
被引量:1
7
占永志.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J]
.商业经济,2023(1):37-41.
被引量:1
8
万馨玉,凤蝶,刘建艳,邓敏.
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村落多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广西梅塘村为例[J]
.旅游纵览,2023(3):179-182.
被引量:1
9
卓么措.
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J]
.中国商论,2013,0(5Z):133-1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李璋(文/图),刘宸宇(文/图).
景村融合模式下边疆少数民族村落建设探究——以大理周城村为例[J]
.中国民族美术,2022(2):12-16.
被引量:2
2
邵利,唐仲霞.
基于游客视角的民族旅游社区多主体共生因素研究[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53-60.
被引量:1
3
苏翔.
空间互适共生视角下黔北傩戏永续传承体系的重构与路径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被引量:4
4
王梓琪.
文化旅游地产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新材料·新装饰,2020,2(2):44-44.
5
向程,唐仲霞,李环.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为例[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0,31(6):42-52.
被引量:5
6
郑阿敏,王映月,朱铨.
基于情景模拟的元阳梯田开发策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45-149.
被引量:1
7
黄靖钦.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旅游地产的开发[J]
.南方论刊,2021(11):37-38.
8
潘怡晓.
“长寿IP”理念下的古村落空间发展--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J]
.村委主任,2022(6):139-141.
9
蔡海伦,唐仲霞.
基于旅游地居民视角下乡村旅游多主体共生研究——以祁连县为例[J]
.绿色科技,2023,25(4):240-244.
10
孙海哨.
浅析当前旅游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J]
.产业科技创新,2023,5(2):7-9.
1
刘烈龙.
简论计划与市场的互补与互斥[J]
.计划与市场,1993(2):16-17.
2
陈炳华,张健.
析市场经济与道德本性互斥论[J]
.经济论坛,1997(20):17-19.
3
李红梅.
低碳经济时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
.新视野,2010(5):19-21.
被引量:1
4
卓玛措.
对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思考[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76-79.
被引量:1
5
胡芳.
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和发展模式研究[J]
.商业经济,2010(6):109-112.
被引量:5
6
覃萍.
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J]
.改革与战略,2004,20(12):77-80.
被引量:3
7
孔令丞,谢家平,谢馥荟.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循环经济区域合作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5):40-43.
被引量:4
8
马少青,马劳周.
加快甘肃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迎接西部大开发[J]
.甘肃民族研究,2000(1):7-9.
9
吴兴兴.
粤商、桂商利益共生视角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2):9-10.
10
穆东,徐德生.
基于多重共生视角的矿产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以内蒙古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6,31(4):93-96.
被引量:4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