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陶瓷明清仕女图纹审美倾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观陶瓷明清仕女图纹,其仕女形象多为尖脸削肩、细目樱唇、体态纤细,表现出仕女柔弱无骨、倚风无力的审美定势,并由此传达出一种明清仕女幽怨缠绵、寂寥冷静之神韵。真可谓"以阴柔为美弱为用"。陶瓷明清仕女人物的这种缺乏生气的病态美特征,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衰败之际在文化艺术上的反映。
作者
张小萍
机构地区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2-74,共3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明清
仕女
审美
柔弱
幽怨
病态美
分类号
J314.8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宗英.
明清仕女画的特征[J]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5):78-82.
被引量:5
2
郑倍倍.
明清仕女画柔弱化形成的原因及审美特征[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4):117-118.
被引量:3
3
吕建昌.
含蓄逸雅和浮华媚艳——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散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1):53-59.
被引量:6
4
王树村.
楊柳青民間年画画訣瑣記[J]
.美术研究,1958(4):51-57.
被引量:9
5
(清)知虫天子辑田晓娜审订香艳丛书[M].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王树村.
楊柳青民間年画画訣瑣記[J]
.美术研究,1958(4):51-57.
被引量:9
2
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出版,《日本绘画史》,[日]秋山光和,常任侠、袁音译
3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见《画晶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3月版。
4
林树中、周积寅《中国古代绘画图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2月版。
5
《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载,东汉“顺烈梁皇后,雅好艺术,常以列女图画置于左右,以自鉴戒”。《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七略别录》载,东汉刘向曾绘制列女传屏风,将列女图“画之于屏风四堵”。
6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等.《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J].考古,1972,.
7
周昉《簪花仕女图》现收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馆:《纨扇仕女图》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8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均系宋人摹本,虽非唐代原作,但摹本较多保留唐人的风格,仍可资参考。
9
[日]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刘绩生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0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J].考古,1964,.
共引文献
17
1
王晶.
浅析中国明清仕女画风格的形成原因[J]
.美术文献,2019,0(10):23-25.
2
邹群燕.
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女性美丽标准的历史差异[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34-35.
3
张小萍.
从陶瓷仕女图纹看古代女性文化[J]
.中国陶瓷,2006,42(2):64-65.
被引量:11
4
王宗英.
明清仕女画的特征[J]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5):78-82.
被引量:5
5
傅慧敏.
陕西耀县南庵元殿壁画《朝元图》的图像学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2):64-68.
被引量:3
6
张小萍.
仕女瓷画与唐代衣饰文化[J]
.中国陶瓷,2009,45(7):60-61.
7
李秀霞.
明清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
.艺术探索,2010,24(5):14-15.
被引量:2
8
胡继芳.
彩瓷仕女画的意蕴美[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7):26-29.
被引量:1
9
王锋.
明清仕女画的特点及文化内涵[J]
.芒种(下半月),2013(9):225-226.
被引量:1
10
王海燕.
中国传统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比较研究[J]
.大舞台,2014(9):17-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林姝.
从造办处档案看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6):90-119.
被引量:21
2
郑倍倍.
明清仕女画柔弱化形成的原因及审美特征[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4):117-118.
被引量:3
3
曹淦源.
华光照眼 信美人间——明永乐、宣德青花人物图装饰艺术解析[J]
.收藏界,2009(2):36-40.
被引量:1
4
李信斐.
明清文人仕女画的女性形象及审美文化解读[J]
.文教资料,2011(21):82-83.
被引量:3
5
高常青,高颖.
浅谈明清时期陶瓷绘画中的人物装饰[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1):120-121.
被引量:2
6
狄云兰.
宋代井陉窑印花仕女图瓷枕[J]
.文物春秋,2004(2):76-7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时蒙.
清代粉彩仕女图对当代仕女图创作影响探析[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6,0(10):43-45.
2
郑皓怡.
从仕女画看明清主流女性审美[J]
.文化学刊,2018(4):227-230.
1
潘阳.
肖邦:圆舞曲[J]
.视听前线,2006(6):111-111.
2
蒋晗玉.
也谈男旦的“病态美”[J]
.艺海,2010(4):23-25.
3
吴悦石.
快意斋论画[J]
.东北之窗,2012(13):90-91.
4
马玉.
试论林黛玉的“病态美”[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1):44-45.
被引量:2
5
涂少辉.
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观念性”[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10(2):39-41.
被引量:3
6
李琰.
明清仕女画柔弱之风形成的思想根源[J]
.美术界,2004(3):32-33.
7
张国华.
焦秉贞仕女画“中体西用”的绘画特点[J]
.美术大观,2010(8):24-24.
被引量:4
8
胡乐国.
交流与发展——中国盆景在发展中[J]
.花木盆景(下半月),2004(2):12-13.
9
纪小丹.
中国当代艺术中“病态美”作品的存在意义与价值[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8):34-34.
10
潘建勇.
观众审美定势的既成与引导[J]
.电视研究,1996(1):46-48.
被引量:1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