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伊斯兰的民族化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被引量:2
出处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2,共5页
China Muslim
共引文献39
-
1马峻峰.融合:回族形成的民族学解读[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4):24-27.
-
2杨青学,唐文.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巍山回族清真寺建筑[J].民族艺术研究,2012,25(4):72-76. 被引量:1
-
3马启成.论中国伊斯兰的大文化属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6):32-38. 被引量:7
-
4陈兮.传播史上的奇迹——简析伊斯兰教从创建到迅速传播的原因[J].湖北社会科学,2005(2):101-103. 被引量:5
-
5刘韬,彭立群.西部伊斯兰体育文化的成因与内涵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107-109. 被引量:4
-
6王红蕾.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伊斯兰体育文化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75-77. 被引量:1
-
7周普元.新疆苏非派的思想特征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49-53. 被引量:3
-
8陈刚,王平.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文化学阐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4):62-66.
-
9陈焱,何其敏.试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路向[J].科学与无神论,2009(4):14-18. 被引量:1
-
10马明良.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5):53-60.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19
-
1杨怀中.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四次高潮[J].回族研究,1994(1):4-19. 被引量:5
-
2杨怀中,余振贵.《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题记[J].回族研究,1994(4):91-94. 被引量:1
-
3马启成.论中国伊斯兰的大文化属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6):32-38. 被引量:7
-
4金宜久.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J].世界宗教研究,1995(1):1-8. 被引量:33
-
5李兴华.关于历史上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的思考[J].世界宗教研究,1995(4):108-117. 被引量:6
-
6马启成.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民族属性(续一)[J].中国穆斯林,1994(4):13-19. 被引量:1
-
7伍贻业.走相适应的历史必由之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思考[J].中国穆斯林,2002(6):18-20. 被引量:3
-
8丁宏.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2):69-77. 被引量:28
-
9杨怀中.儒学与伊斯兰文明结合的现代意义[J].回族研究,2012(3):5-8. 被引量:3
-
10马强.历史上汉族学人对伊斯兰教认识之演变──兼议伊斯兰教的中国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34-39. 被引量:4
-
1朱风军.孔子仁学思想再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26-327. 被引量:3
-
2刘岩.孔子“礼”“仁”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0(2):20-20.
-
3柴文华,马亚男.反思之反思——论冯友兰的哲学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13-17. 被引量:3
-
4刁增苏.以人为本 诚信友爱——孔子“人道”观探析[J].科学咨询,2008(17):16-16.
-
5李传印.孟子在唐宋时期社会和文化地位的变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1(3):47-52. 被引量:4
-
6谢翠蓉,王新生.道家文化地位之我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105-108. 被引量:2
-
7长弓.《中华民族价值导向的选择──先秦义利论及其现代意义》[J].前线,1996(1):20-20.
-
8牟钟鉴.国学讲堂——从孔子到孟子[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3(7):56-58.
-
9常平安.论书法在中国画中的文化地位及价值远景[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5):44-48.
-
10丁鼎.《礼记》的文化地位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德育,2015,10(8):38-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