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1,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2
1 [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90、89、89~90、89、60页.
2 马克斯·韦伯 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 Hans Jonas, 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p. 90. pp. 129-130.
4 Paul Forman,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d. by Thomas Soderqvist, Amsterdam: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p. 194.
5 Robert N. Proctor, Value - Free Scienc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and London, 1991.
6 Helen E. Longino, Science as Social Knowledge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 1990.
7 李醒民.科学价值中性的神话[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1):78-82. 被引量:11
8 Robert Merto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pp. 269-270.
9 [英]约翰·迪金森.《现代社会的科学和科学研究者》.农村读物出版社,第238页.
10 S. S. Schweber " Physics, community and the crisis in physical theory", Physics Today , vil. 46 (November 1993b), p. 39.
共引文献89
1 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 .伦理学研究,2006(6):36-41. 被引量:26
2 王小章.政治家应该恪守什么样的道德准则——马克斯·韦伯论“克里斯玛”领袖和责任伦理[J] .浙江学刊,2004(4):134-137. 被引量:3
3 翁杨.学术话语与新闻学创新[J] .新闻界,2004(5):44-46. 被引量:9
4 房绍坤,房文翠.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0):35-38. 被引量:9
5 陈铭道.欧洲的音乐写作(上)[J] .中国音乐,2003(1):1-11.
6 陈喜贵.阿隆对韦伯相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J] .现代哲学,2001(1):116-120. 被引量:2
7 董彦斌.略述法律和司法的“除魅”——沿着韦伯的思路[J] .中外法学,2002,14(3):292-302. 被引量:2
8 葛洪义.理性化的社会与法律——略论韦伯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J] .比较法研究,2000,14(3):311-320. 被引量:13
9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34-150. 被引量:32
10 徐琴.社会建构主义在科学技术价值问题上的探索与贡献[J] .浙江社会科学,2005(5):100-10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726
1 朱效民.试论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77-81. 被引量:19
2 贾玉树,陈北宁.在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之间——论科学家的终极关怀与社会责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8-11. 被引量:5
3 李祖超,魏海勇.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44-47. 被引量:24
4 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 .伦理学研究,2006(6):36-41. 被引量:26
5 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 .伦理学研究,2006(6):24-30. 被引量:48
6 王学东.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J] .高师理科学刊,2004,24(4):69-71. 被引量:9
7 甘绍平.科技伦理:一个有争议的课题[J] .哲学动态,2000(10):5-8. 被引量:52
8 朱葆伟.科学技术伦理:公正和责任[J] .哲学动态,2000(10):9-11. 被引量:35
9 叶继红.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奥本海默悲剧的启示[J] .道德与文明,2002(5):66-68. 被引量:4
10 王涓琪.浅淡科学家的社会责任[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4):47-4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02
1 余雪.失范与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1(1):16-18. 被引量:2
2 陈三奇,勾瑞波.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J] .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9):133-135. 被引量:1
3 郑蓉妮,梅建军.文物鉴定所涉职业伦理问题评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2):49-55.
4 李江红.从科学伦理学角度看科学社会学的若干问题[J] .沧桑,2007,0(6):127-128.
5 许建良.技术经营实践中的价值维度[J] .学海,2004(5):142-145.
6 肖媛,林辉.生命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J] .医学与哲学,2005,26(2):32-34. 被引量:6
7 宋天和,肖荣莲.论人与自然关系及和谐发展理念的构建[J]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1):61-64.
8 肖媛.生命科学发展对伦理道德观的影响[J] .医学与社会,2005,18(5):21-24. 被引量:4
9 潘建红.科技工作者的社会与伦理责任之管见[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4):24-26. 被引量:2
10 严萍昌.责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 .学术论坛,2005,28(9):176-17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29
1 葛海涛,刘萱.公众对科技伦理相关事件的理解与讨论——基于中外比较的事例研究[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25-29. 被引量:4
2 赵亚玲,胡波,刘庆伟,尹霄朦,姜园园,朱秀丽.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Q大学为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03-306. 被引量:5
3 周恩泽,丛杭青.中国工程伦理规范的现状分析——基于37部规范的考察[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40(6):91-98.
4 罗莉丽,樊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工程伦理教育评价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40-45. 被引量:5
5 周为夷,钱雯.基于专业认证的材料类工程伦理教育实践研究[J] .科教导刊,2022(9):19-21.
6 梁俊伟.处理幼儿欺负行为中教师应有的伦理责任[J] .教育伦理研究,2019,0(1):236-246.
7 刘斯穆,陈辉.模块化生命科学史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融合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5):128-132.
8 施晓光.试论影响基础学科发展的五大要素[J] .大学与学科,2023,4(4):61-70.
9 景佳,鲁迎春.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4):69-71. 被引量:2
10 李磊,刘萍.论广义责任的内涵[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128-131. 被引量:4
1 高力克.严复自由观之悖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2):147-159. 被引量:6
2 潘建红.科技成果二重性与科学家社会伦理责任初探[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21-122. 被引量:2
3 李醒民.科学是价值中性的吗?[J] .江苏社会科学,2006(1):1-6. 被引量:4
4 陈万求,李丽英.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三个基本命题[J] .伦理学研究,2007(4):58-61. 被引量:5
5 唐忠旺,何桂华.工程伦理教育和科学家、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10-111. 被引量:3
6 张骏.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科学技术的伦理责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65-68. 被引量:6
7 郝瑞华.浅析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J] .科技风,2008(5):139-139. 被引量:1
8 庞晓光.近代科学与价值分离的合理性分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09(2):25-28.
9 侯丽岩.管理工具“价值中立”观的哲学审思[J] .北方论丛,2016(3):147-153.
10 朱葆伟.科学技术伦理:公正和责任[J] .哲学动态,2000(10):9-11. 被引量: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