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负数的本质与有理数乘法法则——从数学的角度解析“负负得正”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需要数学证明有理数乘法法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负负得正”是其中的难点.研究表明,虽然学生都能准确记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依据法则进行计算,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举出实例来验证法则,更没有学生能够解释法则背后的数学道理.这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算法,
作者
曾小平
石冶郝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负负得正”
乘法法则
初中数学
有理数
解析
本质
负数
数学证明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曾小平,涂荣豹.
基于数学规定的“有理数乘法”教学——从数学的角度突破“负负得正”[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09(1):48-51.
被引量:4
2
巩子坤.
“负负得正”教学的有效模型——兼论教科书的编写[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1):6-11.
被引量:9
3
陈绮云,何小亚.
摆脱法则的枷锁——“负负得正”的新教法及三种证明[J]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10):24-25.
被引量:3
4
周超.
三谈“负负得正”[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8(11):56-58.
被引量:2
5
杜瑞芝,刘琳.
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应用负数的历史的比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274-278.
被引量:4
6
R.柯朗;H.罗宾;左平;张饴慈.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1]SARTON G. A History of Science[M].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2.v,563
2
[2]SMITH D E , Karpinski L C.The Hindu-Arabic Numerals[M].Cinn:Boston,1919.92.
3
[3]ЮШКЕВИЧАП. Историяматематикивсредниевека[M].Физматгиз, 1961.171
4
[5]HEATH T L.A History of Greek Mathema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1.v,Ⅱ,460.
5
杜石然."九章算术"中关于"方程"解法的成就[J].数学通报,1956,(11):11-14.
共引文献
15
1
杜瑞芝,杨淑辉.
萨玛瓦尔的《算术珍本》与中国古代数学问题[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4):12-17.
被引量:1
2
刘旻,齐晓东.
东西方对负数认知的历史比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153-158.
被引量:4
3
胡典顺.
MPCK的发展路径:学会反思——基于若干案例的思考[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5):9-12.
被引量:5
4
俞艳,范兴亚.
开展有“研究”含量的教研活动——以“有理数”一章的教研活动为例[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5):1-3.
5
王文静.
高师学生如何进行中学数学教材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158-160.
6
谢红英,刘超.
中外初中数学教材中“负负得正”内容的比较研究[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3(4):68-70.
被引量:2
7
彭启科.
“负负得正”理解模型的有效性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0):78-82.
被引量:4
8
施燕.
设置情境的几点思考——兼与刘文彬老师商榷[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7):64-65.
9
朱雪民.
对教材中“规定”的认识[J]
.中学数学月刊,2015(4):17-18.
10
贾随军,刘明君,叶蓓蓓,曹春艳.
20世纪以来中学数学教材中“负负得正”法则解释方式的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76-8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20
1
杜瑞芝,刘琳.
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应用负数的历史的比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274-278.
被引量:4
2
朱文芳,林崇德.
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40-46.
被引量:14
3
罗增儒.
案例创作:“(-3)×(-4)=?”数轴表示的挑战[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4(12):5-7.
被引量:4
4
佟巍,汪晓勤.
负数的历史与“负负得正”的引入[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126-128.
被引量:16
5
田载今.
“负负得正”的乘法法则可以证明吗?[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3):3-4.
被引量:9
6
巩子坤.
调查与理论分析:“负负得正”何以不易理解[J]
.数学教学,2009(8):7-11.
被引量:15
7
肖永春.
切莫让“手表定律”影响班级管理[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5):15-16.
被引量:1
8
李海东.
积极体现课标理念 彰显教科书育人价值——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至九年级)》的主要特色[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5):75-79.
被引量:6
9
叶新和.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常见误区[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0):49-51.
被引量:4
10
彭启科.
“负负得正”理解模型的有效性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0):78-8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施燕.
设置情境的几点思考——兼与刘文彬老师商榷[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7):64-65.
2
李单,李健.
“负负得正”法则的解释模型——基于中、日、新、美、澳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J]
.中学数学杂志,2020(8):40-44.
被引量:2
3
陈晓明,杨良畏.
有理数乘法“负负得正”教学再思考[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2021(3):19-21.
被引量:2
4
叶新和,姚娟妹.
立足学生实际发展理性水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设计与思考[J]
.中学数学月刊,2023(11):38-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艳丽.
《中学数学杂志》2016—2020年载文情况统计分析[J]
.中学数学杂志,2021(7):60-65.
2
黄跃琦,张维忠.
问题解决视角下中美初中数学教材比较——以“负数四则运算”为例[J]
.中学数学月刊,2022(7):58-61.
被引量:1
3
张芳铭,巩子坤,江春莲.
职前数学教师对“负负得正”模型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J]
.中学数学杂志,2023(8):34-38.
4
左丽君.
初中数学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分析[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2):2-3.
5
刘腾琦,李栋.
初中生对“负负得正”的理解:历史相似性研究[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4(9):9-11.
1
巩子坤.
“负负得正”教学的有效模型——兼论教科书的编写[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1):6-11.
被引量:9
2
曾小平,涂荣豹.
基于数学规定的“有理数乘法”教学——从数学的角度突破“负负得正”[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09(1):48-51.
被引量:4
3
卞少云.
“负负得正”,为何总是遭遇尴尬——对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进[J]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0(1):16-18.
4
曾小平,涂荣豹.
基于数学规定的“有理数乘法”教学——从数学的角度突破“负负得正”[J]
.中学数学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2009,0(5):14-17.
5
曾飞鹏.
再谈“有理数乘法”的教学[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9(10):32-34.
6
卜以楼.
也谈“有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1):81-83.
被引量:2
7
熊仁山.
警惕“负负得正”[J]
.江西教育(管理版)(A),1996(1):18-18.
8
王苑,朱学伸.
初中生物课堂激发型教学行为案例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87-89.
9
梁树枝.
“负负得正”的教学探究[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0(12):64-64.
10
张朋举,余新国.
好玩有趣的“怪”函数[J]
.新高考(高一数学),2015,0(9):27-28.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