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与手术过程中发生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术者在手术中确定植入椎体螺钉的正确角度提供参考,从而减少术后出现脊柱侧方成角畸形。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测量每一位患者的体质量、胸宽、臀宽,并在术前、正侧卧位后、腰桥后(18例使用了腰桥)、使用撑开器等后进行x线透视,测量切骨减压椎临近上椎骨上终板与临近下椎骨下终板的成角(冠状面Cobb角)。结果全部病例在摆放体位后和使用撑开器后冠状面Cobb角均值分别为(4.79±1.08)°和(4.82±4.70)°;腰桥组和无腰桥组冠状面Cobb角均值分别为(3.03±2.60)°和(3.67±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宽与臀宽比值〈1组和比值≥1组的患者前路体位后冠状面Cobb角的均值分别为(1.01±0.02)°和(0.92±0.04)°,2组比较差异显著;女性组和男性组前路体位后冠状面Cobb角的均值分别为(4.79±1.16)°和(4.98±0.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25组和体质量指数≥25组的患者前路体位后冠状面Cobb角的均值分别为(3.67±0.97)°和(2.30±0.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摆放正侧卧体位后脊柱均会向对侧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更加重此趋势。该体位后发生脊柱侧方成角与患者的体形、性别、体重指数有关,即臀部较宽、女性、体质量较轻的患者冠状面Cobb角较大,反之则小。临床中在摆放该体位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根据患者的体形、性别和体质量的差异选择不同高度的垫枕,为术者选择植入椎体螺钉的正确角度提供方便,可避免术后侧方成角畸形的发生。
出处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基金
2010年四川省卫生厅课题(090318)